|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1 绪论 | 第11-21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超分子化学 | 第11-15页 |
| ·超分子相互作用的本质 | 第11-13页 |
| ·超分子化学的特征 | 第13-15页 |
| ·大环主体分子 | 第15-17页 |
| ·天然大环主体分子 | 第15页 |
| ·合成大环主体分子 | 第15-17页 |
| ·以葫芦脲为主体的荧光光谱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 ·荧光增敏法 | 第17-18页 |
| ·荧光猝灭法 | 第18-19页 |
| ·本论文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 第19-21页 |
| 2 荧光探针法测定氯丙那林含量及其分析应用 | 第21-31页 |
| ·引言 | 第21-22页 |
| ·实验部分 | 第22页 |
| ·仪器 | 第22页 |
| ·试剂 | 第22页 |
| ·溶液的配制 | 第22页 |
| ·实验步骤 | 第2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2-29页 |
| ·葫芦[7]脲与巴马汀包合作用的荧光谱图研究 | 第22-23页 |
| ·氯丙那林对葫芦[7]脲与巴马汀包合作用的影响 | 第23页 |
| ·包合常数与化学计量学 | 第23-25页 |
| ·pH 的影响 | 第25-26页 |
| ·温度的影响 | 第26页 |
| ·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机理 | 第26-27页 |
| ·校准曲线和灵敏度 | 第27页 |
| ·干扰物质的影响 | 第27-28页 |
| ·分析应用 | 第28-29页 |
| ·结论 | 第29-31页 |
| 3 荧光探针法灵敏测定乌洛托品含量及其分析应用 | 第31-39页 |
| ·引言 | 第31-32页 |
| ·实验部分 | 第32页 |
| ·仪器 | 第32页 |
| ·试剂 | 第32页 |
| ·溶液的配制 | 第32页 |
| ·实验步骤 | 第3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8页 |
| ·乌洛托品对葫芦[7]脲与巴马汀包合作用的影响 | 第32-33页 |
| ·包合常数与化学计量学 | 第33-34页 |
| ·pH 的影响 | 第34-35页 |
| ·温度的影响 | 第35页 |
| ·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机理 | 第35-36页 |
| ·校准曲线和灵敏度 | 第36页 |
| ·干扰物质的影响 | 第36-37页 |
| ·分析应用 | 第37-38页 |
| ·结论 | 第38-39页 |
| 4 荧光探针法研究葫芦[7]脲与沙蚕毒素的相互作用 | 第39-45页 |
| ·引言 | 第39页 |
| ·实验部分 | 第39-40页 |
| ·仪器 | 第39-40页 |
| ·试剂 | 第40页 |
| ·溶液的配制 | 第40页 |
| ·实验步骤 | 第4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3页 |
| ·葫芦[7]脲与巴马汀的包合作用 | 第40页 |
| ·沙蚕毒素对葫芦[7]脲/巴马汀包合物形成的影响 | 第40-41页 |
| ·包合常数与化学计量学 | 第41-42页 |
| ·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机理 | 第42-43页 |
| ·结论 | 第43-45页 |
| 致谢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5页 |
| 附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