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神经精神病科论文

针刺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功能影响的研究—局部一致性分析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缩略词表第9-10页
引言第10-13页
1 研究对象第13-16页
   ·病例来源第13页
   ·诊断标准第13页
   ·纳入标准第13-14页
     ·缺血性中风患者纳入标准第13-14页
     ·健康受试者纳入标准第14页
   ·排除标准第14页
   ·观察终止标准第14-15页
   ·剔除与脱落标准第15页
   ·剔除、脱落病例的处理第15-16页
2 研究方法第16-24页
   ·技术路线第16页
   ·伦理审批和临床注册第16-17页
   ·样本量及随机分组方法第17页
   ·对照第17页
   ·盲法第17页
   ·临床治疗方案第17-20页
     ·内科常规治疗第18页
     ·针刺治疗第18-20页
     ·合并用药规定第20页
   ·观察指标第20-21页
     ·临床疗效评估指标第20页
     ·功能磁共振成像变化第20-21页
   ·静息态fMRI方法第21页
     ·扫描设备及参数第21页
     ·受试者准备第21页
     ·fMRI扫描方法第21页
   ·数据统计第21-24页
     ·基线资料分析第22页
     ·临床疗效分析第22页
     ·fMRI数据处理第22-24页
3 研究结果第24-37页
   ·基线分析结果第24-25页
     ·各组受试者一般情况第24页
     ·两组缺血性中风患者病情资料分析第24-25页
   ·两组缺血性中风患者临床疗效评价第25-28页
     ·两组缺血性中风患者治疗前后NDS量表评分比较第25-26页
     ·两组缺血性中风患者治疗前后FMA量表评分比较第26-27页
     ·两组缺血性中风患者治疗前后MBI量表评分比较第27-28页
   ·fMRI扫描结果第28-37页
     ·治疗前缺血性中风患者与健康被试者ReHo存在差异的脑区第28-30页
     ·针刺组治疗前后ReHo存在差异的脑区第30-33页
     ·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ReHo值存在差异的脑区第33-37页
4 讨论第37-54页
   ·对缺血性中风的认识第37-39页
     ·传统医学对缺血性中风的认识第37-38页
     ·现代医学对缺血性中风的认识第38-39页
   ·针刺治疗中风的机制第39-41页
     ·改善脑血流量,改善脑血管微循环第39页
     ·保护神经细胞及促进神经功能重塑第39-40页
     ·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第40页
     ·调节免疫与生化第40页
     ·改善脑组织能量代谢第40-41页
   ·本试验针刺治疗中风穴位和临床疗效评估指标的选择第41-43页
     ·针刺治疗组穴位的选择第41-42页
     ·临床疗效评估指标的选择第42-43页
   ·功能磁共振技术与局部一致性分析法的应用第43-45页
   ·本试验的临床疗效评估分析第45-46页
   ·本试验fMRI结果分析第46-54页
     ·主要运动区活性的变化和缺血性中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第46-49页
     ·其他相关脑区的活性变化与中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第49-51页
     ·情感相关脑区活性的变化和缺血性中风患者情感功能的恢复第51-54页
结论第54-55页
问题与展望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5页
附件第65-85页
 附件1:综述第65-73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附件2:功能磁共振检查知情同意书第73-74页
 附件3: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第74-77页
 附件4:量表第77-85页
  简易智能量表(MMSE)第77-79页
  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DS)第79-81页
  简式Fug1-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第81-84页
  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MBI)第84-85页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第85-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针刺改善抽动秽语综合征临床症状的疗效评价
下一篇:电针配合牵引对颈型颈椎病生理曲度影响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