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卸料斗几何参数对自由下落微粒流流场特性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3页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12-13页
   ·气固两相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气固两相流的国外研究现状第14页
     ·气固两相流的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微粒流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6-20页
     ·微粒流的国外研究进展第16-19页
     ·微粒流的国内研究进展第19-20页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0-21页
   ·课题的研究方法及内容第21页
   ·本课题主要创新点第21页
   ·本章小结第21-23页
第二章 数学模型第23-33页
   ·基本概念第23-24页
     ·颗粒物料以及微粒流第23页
     ·颗粒粒径第23页
     ·孔隙率以及孔隙比第23-24页
     ·颗粒密度、体积分数与质量负载第24页
     ·颗粒物料流动性第24页
     ·磨损性与磨琢性第24页
   ·机理分析第24-25页
     ·颗粒粉尘产生机理第24-25页
     ·微粒流与环境空气的耦合机理第25页
   ·微粒流模型第25-26页
   ·两相流理论模型第26-30页
     ·欧拉双流体模型第27页
     ·离散颗粒模型第27页
     ·离散单元模型第27-30页
   ·气固两相流动数值模拟方法第30-31页
   ·本课题采用的模型方法介绍第31-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卸料斗内部微粒流流场数值模拟第33-53页
   ·EDEM软件介绍第33-34页
   ·数值模拟求解过程第34-39页
     ·数值模拟相关物性参数确定第34-35页
     ·模拟过程第35-39页
   ·卸料斗内部微粒流动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第39-51页
     ·颗粒填充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第39-41页
     ·颗粒卸料过程的数值模拟及分析第41-47页
     ·卸料斗几何参数对对微粒流动状态影响第47-50页
     ·颗粒与颗粒之间内摩擦系数μ以及壁摩擦系数μ_w对微粒流动的影响第50-51页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四章 卸料过程中自由下落微粒流流场特性数值模拟第53-70页
   ·模拟软件介绍第53-54页
     ·Fluent软件介绍第53页
     ·EDEM-Fluent软件的耦合第53-54页
   ·模拟过程第54-55页
     ·网格划分第54页
     ·数值模拟工况确定第54-55页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第55-68页
     ·卸料斗结构(倾斜角度)对自由下落微粒流流场特性的影响第55-59页
     ·卸料斗结构(初始下落口径D )对自由下落微粒流流场特性的影响第59-62页
     ·微粒密度对流场特性的影响第62-65页
     ·微粒粒径对流场特性的影响第65-68页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五章 实验装置与实验研究第70-85页
   ·实验装置第70-72页
   ·对实验平台的改进第72-77页
     ·实验台第72-73页
     ·粉尘收集装置第73-74页
     ·卸料斗第74-75页
     ·实验材料第75-77页
   ·数据采集软件第77-78页
   ·粉尘量测量第78-79页
   ·实验工况第79页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第79-83页
     ·卸料斗倾斜角度对微粒流产尘量G的影响研究第80页
     ·初始下落口径D对微粒流产尘量的影响研究第80-81页
     ·微粒密度对微粒流产尘量G的影响研究第81-82页
     ·微粒粒径对微粒流产尘量G的影响研究第82-83页
   ·微粒流流场特性模拟数据与实验数据的对比第83页
   ·误差分析第83-84页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六章 经验公式拟合与校对第85-89页
   ·π定理确定线性方程第85-86页
   ·线性回归分析求解经验公式第86-87页
   ·经验公式校核第87-88页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89-92页
   ·结论第89-90页
   ·展望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96页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96-97页
致谢第97-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碳减排财税政策研究
下一篇:山东HL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融资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