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10-12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0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0页 |
三、研究框架 | 第10-12页 |
第三节 研究重点、方法和特色 | 第12-13页 |
一、研究重点和难点 | 第1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三、研究特色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3-17页 |
第一节 经典理论梳理 | 第13-14页 |
一、西方经典理论 | 第13页 |
二、马克思发展理论 | 第13-14页 |
三,我国理论创新 | 第14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一、国外最新研究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二、国内最新研究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第三章 托克逊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 第17-31页 |
第一节 托克逊经济增长分析 | 第17-19页 |
一、经济增长总量规模和经济增长速度分析 | 第17-18页 |
二、经济增长的区域比较分析 | 第18-19页 |
第二节 经济结构分析 | 第19-24页 |
一、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 第19-20页 |
二、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 第20-24页 |
第三节托克逊民生建设分析 | 第24-27页 |
一、托克逊城乡收入的分析 | 第24页 |
二、托克逊人力资源开发分析 | 第24-27页 |
第四节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托克逊经济发展潜力评价分析 | 第27-31页 |
第四章 托克逊经济发展模式比较分析 | 第31-41页 |
第一节 典型县域发展模式分析 | 第31-33页 |
一、典型案例区域的选择 | 第31页 |
二、县域发展模式介绍 | 第31-32页 |
三、典型案例区域发展模式评价 | 第32-33页 |
第二节 托克逊经济发展现有模式分析 | 第33-35页 |
一、托克逊经济发展模式 | 第33-34页 |
二、托克逊经济发展模式的区内比较 | 第34-35页 |
第三节 托克逊采用新模式的SWOT分析 | 第35-41页 |
一、SW分析 | 第35-37页 |
二、OT分析 | 第37-38页 |
三,托克逊县的区位商分析 | 第38-39页 |
四、综合评价 | 第39-41页 |
第五章 托克逊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41-46页 |
第一节 托克逊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41-43页 |
一、经济增长问题 | 第41页 |
二、调整经济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41-42页 |
三、民生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42-43页 |
第二节 托克逊经济发展问题成因分析 | 第43-46页 |
一、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 | 第43页 |
二、落后的资源开发观点 | 第43-44页 |
三、恶劣的自然条件 | 第44页 |
四、非协同的经济结构 | 第44-46页 |
第六章 加快托克逊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6-49页 |
一、稳中求变,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 | 第46-47页 |
二、加快培养本土企业、形成自我发展的微观动力 | 第47页 |
三、借助援疆省市力量,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 第47-48页 |
四,突出区位优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主要研究工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