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 | 第14-15页 |
| ·本文创新点 | 第15-17页 |
| 第2章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理论研究 | 第17-23页 |
|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原理 | 第17页 |
|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基本模型 | 第17-20页 |
| ·CCR模型(规模报酬不变) | 第17-18页 |
| ·BCC模型(规模报酬可变) | 第18-19页 |
| ·超效率DEA模型 | 第19-20页 |
| ·本文使用的方法 | 第20-21页 |
| ·三阶段DEA模型 | 第20-21页 |
| ·超效率DEA三阶段模型 | 第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 第3章 2013年我国省际路桥业生产效率研究 | 第23-34页 |
| ·模型设定与指标选取 | 第23-25页 |
| ·模型设定与研究对象设定 | 第23页 |
| ·投入与产出指标选取 | 第23-24页 |
| ·环境变量的选取 | 第24-25页 |
| ·第一阶段超效率DEA测度结果 | 第25-26页 |
| ·第二阶段SFA测度结果 | 第26-30页 |
| ·第三阶段超效率DEA测度结果 | 第30-33页 |
| ·第三阶段超效率值 | 第30-31页 |
| ·第一、三阶段效率值比较 | 第31-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4章 2007-2014年我国上市路桥企业生产效率研究 | 第34-53页 |
| ·模型设定与指标选取 | 第34-36页 |
| ·模型设定 | 第34页 |
| ·样本选取 | 第34页 |
| ·投入与产出指标选取 | 第34-35页 |
| ·环境变量的选取 | 第35-36页 |
| ·第一阶段超效率DEA测度结果 | 第36-42页 |
| ·第二阶段SFA测度结果 | 第42-46页 |
| ·第三阶段超效率DEA测度结果 | 第46-51页 |
| ·第三阶段超效率值 | 第46-50页 |
| ·第一、三阶段效率值比较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8页 |
|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53-55页 |
| ·主要结论 | 第53-54页 |
| ·建议与措施 | 第54-55页 |
| ·贡献与不足 | 第55-56页 |
| ·展望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 附录1 部分数据 | 第62-71页 |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及成果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