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旧村改造的建筑人文设计
|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 ·研究的背景、意义及目的 | 第12-16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12-13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4-16页 |
| ·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 | 第16-19页 |
| ·国内现状及其发展原因 | 第16-17页 |
| ·国外现状及其发展原因 | 第17-19页 |
|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19-21页 |
|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9页 |
| ·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 第19-21页 |
| 第2章 传统村落建筑人文的形成与发展 | 第21-30页 |
| ·北方村落建筑人文 | 第21-23页 |
| ·北方村落建筑人文的形成 | 第21-22页 |
| ·北方村落建筑人文的发展 | 第22-23页 |
| ·南方村落建筑人文 | 第23-25页 |
| ·南方村落建筑人文的形成 | 第23-25页 |
| ·南方村落建筑人文的发展 | 第25页 |
| ·西部村落建筑人文 | 第25-27页 |
| ·西部村落建筑人文的形成 | 第25-27页 |
| ·西部村落建筑人文的发展 | 第27页 |
| ·传统村落建筑人文的演变及发展方向 | 第27-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3章 现代旧村改造的一般过程与成果 | 第30-39页 |
| ·现代旧村改造的一般程序和设计过程 | 第30-33页 |
| ·开发程序 | 第30-31页 |
| ·设计过程 | 第31-33页 |
| ·现代旧村改造的成果 | 第33-34页 |
| ·现代旧村改造对传统建筑人文的影响 | 第34-36页 |
| ·对居民传统生活习惯和风俗的影响 | 第34-35页 |
| ·对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影响 | 第35-36页 |
| ·现代旧村改造模式的成因 | 第36-37页 |
| ·现代旧村改造模式的发展预想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4章 传统村落建筑人文在旧村改造中的应用 | 第39-47页 |
| ·规划方面 | 第39-40页 |
| ·传统村落规划中的优点 | 第39页 |
| ·实际应用 | 第39-40页 |
| ·建筑设计方面 | 第40-41页 |
| ·传统村落建筑设计的优点 | 第40页 |
| ·实际应用 | 第40-41页 |
| ·景观设计方面 | 第41-42页 |
| ·传统村落景观设计的优点 | 第41页 |
| ·实际应用 | 第41-42页 |
| ·设备设施方面 | 第42-43页 |
| ·传统村落设备设施的优点 | 第42页 |
| ·实际应用 | 第42-43页 |
| ·文化建设方面 | 第43-44页 |
| ·应传承保留的传统村落文化 | 第43-44页 |
| ·实际应用 | 第44页 |
| ·精神文明建设方面 | 第44-45页 |
| ·邻里关系方面 | 第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第5章 工程应用实例 | 第47-56页 |
| ·案例一·苏州东山陆巷古村乡村整治项目 | 第47-49页 |
| ·项目概述 | 第47页 |
| ·原有村落建筑人文分析 | 第47-48页 |
| ·项目整治策略及方法研究 | 第48-49页 |
| ·对现代旧村改造的启示 | 第49页 |
| ·案例二·青岛牟家社区旧村改造项目 | 第49-53页 |
| ·项目概述 | 第49-50页 |
| ·旧村居民的建筑人文分析 | 第50-51页 |
| ·旧村建筑人文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 第51-53页 |
| ·改造项目评析 | 第53页 |
| ·案例三·青岛北姜哥庄社区旧村改造项目 | 第53-54页 |
| ·项目概述 | 第54页 |
| ·改造项目评析 | 第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