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前言 | 第8-9页 |
一、 仇英艺术创作中融合方式表现 | 第9-20页 |
(一) 笔墨的综合 | 第10-13页 |
1、 仇英人物画笔法分析 | 第10-11页 |
2、 仇英山水画的笔法分析 | 第11-13页 |
(二) 色彩的变化 | 第13-15页 |
1、 仇英的青绿山水 | 第13-14页 |
2、 仇英的工笔设色人物 | 第14-15页 |
(三) 构图的裁剪 | 第15-16页 |
1、 仇英的“阔远”构图方式 | 第15-16页 |
2、 仇英的界画设景方法 | 第16页 |
(四) 意境的融通 | 第16-20页 |
1、 意、境相合 | 第16-18页 |
2、 虚、实相生 | 第18-20页 |
二、 仇英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在表现形式上的融合 | 第20-28页 |
(一) 仇英版《清明上河图》的推陈出新 | 第21-25页 |
1、 内容的嬗变 | 第22-24页 |
2、 技法的演变 | 第24-25页 |
(二) 艺术情感的变迁 | 第25-28页 |
1、 张择端的“院体”创作 | 第25-26页 |
2、 仇英的“吴门”风范 | 第26-28页 |
三、 仇英《春夜宴桃李园图》与诗意的融合 | 第28-37页 |
(一) 《春夜宴桃李园图》的画境 | 第28-30页 |
1、 画面描述 | 第28-29页 |
2、 创作环境 | 第29-30页 |
(二) 《春夜宴桃李园图》的诗境 | 第30-34页 |
1、 李白的文学思想 | 第30页 |
2、 仇英的诗境剖析 | 第30-34页 |
(三) 诗、画创作关系 | 第34-37页 |
1、 诗与画的情投意合 | 第34-35页 |
2、 诗与画的异样风味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