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第一章 风险社会与食品安全 | 第10-24页 |
| 第一节 风险社会理论 | 第10-14页 |
| 一、风险社会理论概述 | 第10-12页 |
| 二、风险社会理论的意义 | 第12-14页 |
| 第二节 食品安全 | 第14-20页 |
| 一、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概念 | 第14-16页 |
| 二、食品安全的特征 | 第16-19页 |
| 三、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 | 第19-20页 |
| 第三节 “风险社会”语境下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必要性 | 第20-24页 |
| 一、食品安全的“风险”因素凸显 | 第21-22页 |
| 二、“风险社会”的安全诉求与刑法保护机能的契合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国外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及特征 | 第24-28页 |
| 第一节 国外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 | 第24-26页 |
| 一、英美法系国家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 | 第24-25页 |
| 二、大陆法系国家食品安全刑法保护 | 第25-26页 |
| 第二节 国外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特征 | 第26-28页 |
| 一、立法模式 | 第26页 |
| 二、犯罪性质 | 第26-27页 |
| 三、调整范围 | 第27页 |
| 四、刑罚设置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我国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 | 第28-44页 |
| 第一节 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刑事立法的沿革 | 第28-31页 |
| 一、非犯罪化阶段 | 第28-29页 |
| 二、犯罪化阶段 | 第29-31页 |
| 第二节 我国刑法关于危害食品安全的基本犯罪 | 第31-40页 |
| 一、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 | 第31-34页 |
| 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 第34-37页 |
| 三、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罪 | 第37-40页 |
| 第三节 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其他犯罪 | 第40-44页 |
| 一、约束帮助行为 | 第40-41页 |
| 二、约束生产、销售行为 | 第41-42页 |
| 三、约束监管行为 | 第42-44页 |
| 第四章 完善“风险社会”语境下我国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讨论与反思 | 第44-52页 |
| 第一节 完善食品安全刑法保护以应对“风险社会”的讨论 | 第44-47页 |
| 一、“风险社会”语境下食品安全的刑事法网的扩张 | 第44-45页 |
| 二、食品安全犯罪的体系归属体系 | 第45-46页 |
| 三、食品安全犯罪的刑罚设置 | 第46-47页 |
| 第二节 完善食品安全刑法保护应对“风险社会”之反思 | 第47-52页 |
| 一、刑法谦抑与“风险社会”语境下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扩张 | 第47-48页 |
| 二、犯罪客体分类对食品安全犯罪的体系归属的影响 | 第48-50页 |
| 三、恢复性司法与食品安全犯罪的刑罚设置 | 第50-52页 |
| 结语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