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0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页 |
·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8-10页 |
2 村镇银行基础理论综述 | 第10-14页 |
·村镇银行基本界定 | 第10页 |
·国外乡村银行市场定位与产权制度成功模式借鉴 | 第10-14页 |
·国外乡村银行市场定位成功模式借鉴 | 第10-12页 |
·国外乡村银行产权制度成功模式借鉴 | 第12-14页 |
3 我国村镇银行产生背景分析 | 第14-20页 |
·村镇银行产生的金融背景 | 第14-16页 |
·原有金融服务较为薄弱 | 第14-15页 |
·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较低 | 第15-16页 |
·村镇银行出现的制度背景 | 第16-20页 |
·村镇银行的基本性质 | 第17页 |
·村镇银行的服务宗旨 | 第17-18页 |
·村镇银行设立的意义 | 第18页 |
·针对村镇银行的监管指标 | 第18-20页 |
4 贵州省村镇银行发展情况分析 | 第20-33页 |
·贵州省村镇银行发展的经济环境 | 第20-21页 |
·贵州省村镇银行发展的金融环境 | 第21-26页 |
·贵州省村镇银行基本情况 | 第26-30页 |
·贵州省村镇银行市场结构 | 第27-28页 |
·经营规模不断加大 | 第28-30页 |
·公司治理和风险控制机制初步建立 | 第30页 |
·政策扶助力度持续加大 | 第30页 |
·六盘水市村镇银行发展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 第30-33页 |
·村镇银行数量、业务稳步增长 | 第30-31页 |
·信贷产品日益丰富 | 第31页 |
·新发起机构异军突起,业务发展有差距 | 第31-32页 |
·各项制度建设逐步完善 | 第32-33页 |
5 贵州省村镇银行潜在风险点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33-46页 |
·当前村镇银行的潜在风险点 | 第33页 |
·法人治理机制不够健全 | 第33-36页 |
·主发起行治理缺陷 | 第33-35页 |
·决策层和管理层作用体现不到位 | 第35-36页 |
·产权制度存在先天缺陷 | 第36-37页 |
·产权主体状况无益于村镇银行目标的实现 | 第36页 |
·产权主体没有足够的独立性 | 第36-37页 |
·无法防止中小股东“搭便车”问题 | 第37页 |
·不利于主营业务的健康发展 | 第37-41页 |
·资金来源压力较大 | 第37-39页 |
·贷款结构存在问题 | 第39-40页 |
·贷款议价话语权弱,收益比较容易受政策性调息影响 | 第40-41页 |
·风险压力大和内控水平弱共同阻碍村镇银行进步 | 第41页 |
·市场定位出现一定程度的偏离 | 第41-43页 |
·风控手段制约村镇银行对“三农”信贷需求的有效共给 | 第42页 |
·网点和配套设施欠缺阻碍金融服务运行 | 第42页 |
·社会认知度普遍偏低,不利于满足农村金融需要 | 第42-43页 |
·政策扶持力度较差 | 第43-46页 |
·没有较好的财税配套政策支持 | 第43页 |
·部分监管指标设置不切实际 | 第43-44页 |
·配套业务系统和市场资格空白 | 第44-46页 |
6 贵州省村镇银行发展思路与原则 | 第46-48页 |
·金融监管、服务机构多方面支持,并强化风险监管 | 第46页 |
·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 第46页 |
·多举措增强自身实力,确保持续稳健经营 | 第46-48页 |
7 贵州省村镇银行发展对策思考 | 第48-56页 |
·推进法人治理机制的建设 | 第48-49页 |
·突出存在银行独立法人地位,减少主发起方干预程度 | 第48页 |
·主发起银行推动村镇银行建立健全治理结构 | 第48页 |
·深入开展村镇银行“三会一层”的履职监督 | 第48-49页 |
·全面强化关联交易内控发展 | 第49页 |
·实现产权制度管理 | 第49-51页 |
·发挥激励机制的重要作用 | 第49-50页 |
·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避免“一股独大” | 第50页 |
·做好信息披露工作,提高中小股东履职意识 | 第50-51页 |
·增强村镇银行本身经营实力 | 第51-53页 |
·提升金融服务能力,获取足够资金支持 | 第51页 |
·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业务管理能力 | 第51-52页 |
·加强风险预警机制建设,实现风险防范水平大幅提升 | 第52页 |
·提高利率水平管理能力,适度扩大存贷款利差 | 第52-53页 |
·增强支农服务能力 | 第53-54页 |
·加强网点布局和建设 | 第53页 |
·努力创新针对农村的金融服务产品 | 第53-54页 |
·全面给予政策扶持 | 第54-56页 |
·业务指导和系统支持并进,推动村镇银行加入清算系统 | 第54页 |
·适度开放征信系统使用权限,加快村镇银行银行卡业务拓展步伐 | 第54-55页 |
·赋予更大的存款利率上浮权力 | 第55页 |
·贷存两方面都给予更多政策倾斜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