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耕作方式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 第9-11页 |
·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9页 |
·耕作方式对土壤生物性状的影响 | 第9-11页 |
·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体数量的影响 | 第9-10页 |
·耕作方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10-11页 |
·耕作方式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 第11页 |
·耕作方式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 第11页 |
·秸秆还田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 第11-13页 |
·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11-12页 |
·秸秆还田对土壤生物性状的影响 | 第12-13页 |
·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群体数量的影响 | 第12页 |
·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12页 |
·秸秆还田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 第12-13页 |
·秸秆还田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 第13页 |
·存在问题 | 第13-14页 |
2 引言 | 第14-15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5-17页 |
·试验设计 | 第15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15-17页 |
·样品的采集 | 第15-16页 |
·测定方法 | 第16-17页 |
·土壤容重测定 | 第16页 |
·土壤紧实度测定 | 第16页 |
·土壤有机碳测定 | 第16页 |
·土壤微生物数量测定 | 第16页 |
·土壤酶活性测定 | 第16-17页 |
·土壤呼吸速率测定 | 第17页 |
·作物生长状况测定 | 第17页 |
·计产 | 第17页 |
·数据处理 | 第17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17-37页 |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17-23页 |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17-18页 |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紧实度的影响 | 第18-19页 |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 第19-20页 |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 第20-21页 |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 第21-22页 |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 第22-23页 |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生物性状的影响 | 第23-33页 |
·耕作方式、秸秆还田以及二者交互对土壤生物性状的影响 | 第23-24页 |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第24-29页 |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群体数量的影响 | 第24-25页 |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细菌数量的影响 | 第25-26页 |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真菌数量的影响 | 第26-27页 |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放线菌数量的影响 | 第27-29页 |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29-32页 |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 第30-31页 |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 第31-32页 |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 第33-35页 |
·耕作方式、秸秆还田以及二者交互对干物质积累、根重密度和籽粒产量影响 | 第33页 |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植株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作物根干重密度的影响 | 第34页 |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土壤生物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 第35-37页 |
·土壤呼吸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 第35-36页 |
·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 第36-37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37-40页 |
·讨论 | 第37-39页 |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群体数量的影响 | 第37页 |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呼吸因素的影响 | 第38-39页 |
·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 第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50页 |
英文摘要 | 第50-52页 |
附件 | 第52-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