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东营凹陷北带深层油气输导体系特征及控藏作用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22页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1-18页
     ·油气输导体的分类第12页
     ·砂体输导层研究第12-13页
     ·断层输导体的启闭性研究第13-15页
     ·不整合输导体第15-16页
     ·复合输导体系研究第16-17页
     ·研究区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7-18页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8-19页
     ·研究内容第18-19页
     ·技术路线第19页
   ·主要工作及认识第19-22页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第19-20页
     ·主要研究成果第20-22页
第二章 研究区基本地质概况第22-28页
   ·构造格局及构造演化第22-24页
     ·构造特征第23页
     ·构造演化第23-24页
   ·地层发育特征第24-25页
     ·古近系第24-25页
     ·新近系第25页
   ·石油地质条件第25-28页
第三章 胜坨地区典型油藏地质解剖第28-40页
   ·胜坨地区深层油气分布特征第28-29页
   ·胜坨地区油藏类型及油水关系特征第29-33页
   ·油藏物性和含油性特征第33-36页
   ·油藏的烃类相态及物性特征第36-37页
   ·复合输导体系的构成及输导模式剖析第37-40页
第四章 深层砂砾岩输导层连通性量化研究第40-59页
   ·砂砾岩输导层的沉积体系特征第40-41页
   ·砂砾岩体输导层单元的划分第41-44页
   ·砂砾岩输导层空间几何连通性分析第44-53页
     ·砂砾岩有效输导体的界定第44-47页
     ·砂砾岩有效输导体的逐级筛选第47-48页
     ·有效砂砾岩输导层的空间分布第48-53页
   ·砂砾岩输导层流体连通性评价第53-59页
     ·利用孔隙度和渗透率表征输导层流体连通性第53-56页
     ·利用有效砂砾岩厚度×孔隙度表征输导层的流体连通性第56-59页
第五章 断层输导体输导性能量化表征第59-79页
   ·断层静态地质特征分析第59-62页
     ·断裂体系级别第59-60页
     ·断层的几何形态及组合特征第60-62页
   ·断层活动性及与油气成藏期配置关系第62-68页
     ·断层的活动性特征第62-65页
     ·深层油气充注期次及与断层活动配置关系第65-68页
   ·断层输导体的量化研究方法第68-74页
     ·断层作为运移通道与否的判识方法第69-70页
     ·断层连通概率的概念第70页
     ·断层启闭性量化表征的综合参数第70-74页
   ·胜坨地区深层断层输导体的量化评价第74-79页
     ·断层输导体量化描述方法第74-75页
     ·典型断层油藏输导体的解剖及标定第75-76页
     ·胜坨地区主要控油断层输导体表征第76-79页
第六章 复合输导格架建立及油气运聚规律分析第79-96页
   ·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第79-81页
     ·模型的描述方法第79-80页
     ·构造数据的获取第80页
     ·三维格架式模型的构建第80-81页
   ·三维复合输导格架的建立及输导性能表征第81-87页
     ·复合输导体系三维构造格架建模第81-83页
     ·复合输导格架的三维表征第83-87页
   ·油气运聚成藏规律及有利目标区评价第87-96页
     ·复合输导格架内烃源岩生排烃演化特征第87-90页
     ·复合输导格架内流体动力学条件及演化第90-91页
     ·深层油气运聚规律综合分析第91-94页
     ·胜坨地区深层有利勘探区评价第94-96页
结论及认识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2页
致谢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五号桩油田桩52断块基于单砂体的地质建模及检验
下一篇:饶阳凹陷留北地区新近系断裂特征及其控藏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