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枇杷果实糖酸积累分子机理 | 第12-16页 |
·果实内糖的成分以及糖代谢 | 第12-14页 |
·不同品种枇杷糖分组成 | 第12-13页 |
·枇杷果实糖的积累 | 第13页 |
·果实糖代谢酶动态变化 | 第13-14页 |
·果实内酸的成分以及酸代谢 | 第14-15页 |
·枇杷果实中酸的组成 | 第14-15页 |
·果实中酸代谢酶 | 第15页 |
·栽培措施对枇杷果实糖酸的影响 | 第15页 |
·丙酮酸激酶对糖酸的影响 | 第15-16页 |
·丙酮酸激酶 | 第16-18页 |
·丙酮酸激酶简介 | 第16页 |
·丙酮酸激酶的存在形式和分类 | 第16-17页 |
·丙酮酸激酶的代谢 | 第17页 |
·丙酮酸激酶家族 | 第17页 |
·丙酮酸激酶在植物中的作用 | 第17-18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枇杷丙酮酸激酶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8-1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0-33页 |
·试验材料及处理 | 第20-21页 |
·植物材料及处理 | 第20页 |
·菌株与质粒 | 第20页 |
·生化试剂及相关酶 | 第20页 |
·仪器 | 第20页 |
·PCR 引物 | 第20-21页 |
·试验方法 | 第21-33页 |
·糖酸含量的测定 | 第21-23页 |
·枇杷糖分的提取 | 第21页 |
·糖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21-22页 |
·HPLC 测定枇杷中含糖量以及对标样的测定 | 第22页 |
·水溶法提取枇杷中的酸 | 第22页 |
·有机酸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22页 |
·HPLC 测定标准样品及枇杷果实中的酸 | 第22-23页 |
·枇杷中总酸含量的测定 | 第23页 |
·枇杷丙酮酸激酶基因克隆 | 第23-26页 |
·RNA 提取及检测 | 第23-24页 |
·反转录反应获得 cDNA | 第24页 |
·反转录产物 PCR | 第24页 |
·目的基因片段回收和 pMD18-Tvector 载体连接 | 第24-25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转化 | 第25页 |
·质粒 DNA 的提取及酶切鉴定 | 第25-26页 |
·3’RACE | 第26页 |
·5’RACE | 第26页 |
·cDNA 全长的获得 | 第26页 |
·丙酮酸激酶基因表达分析 | 第26-27页 |
·枇杷果实及其它组织 RNA 提取及反转录 | 第26页 |
·Real-TimeRT-PCR 分析 | 第26-27页 |
·枇杷丙酮酸激酶基因双元表达载体构建 | 第27页 |
·丙酮酸激酶基因 cDNA 全长序列获得 | 第27页 |
·无缝克隆 | 第27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转化 | 第27页 |
·质粒 DNA 的提取及鉴定 | 第27页 |
·基因亚细胞定位 | 第27-29页 |
·洋葱表皮培养 | 第27页 |
·金粉的准备 | 第27-28页 |
·DNA 的包裹 | 第28页 |
·基因枪轰击转化 | 第28页 |
·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 第28-29页 |
·农杆菌感受态制备和转化 | 第29页 |
·制备农杆菌感受态细胞 | 第29页 |
·转化农杆菌感受态细胞 | 第29页 |
·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 | 第29-31页 |
·野生型烟草抗潮霉素浓度筛选 | 第29-30页 |
·转化烟草 | 第30-31页 |
·转基因烟草植株 PCR 检测 | 第31-32页 |
·CTAB 法提取烟草叶片的 DNA | 第31页 |
·转化烟草植株的 PCR 筛选 | 第31-32页 |
·转基因烟草植株和野生烟草植株生理、形态差异比较 | 第32页 |
·T0 代转基因烟草播种以及 PCR 鉴定 | 第32页 |
·转基因和野生型植株生理、形态差异比较 | 第32页 |
·转基因烟草植株和野生烟草植株发育过程中含糖量的变化 | 第32-3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3-53页 |
·枇杷果实发育过程中的糖酸含量动态变化 | 第33-42页 |
·糖标准品的 HPLC 分析 | 第33-35页 |
·枇杷样品中糖的动态变化 | 第35-36页 |
·酸标准样品的结果分析 | 第36-41页 |
·枇杷果实发育进程中有机酸的动态变化 | 第41-42页 |
·枇杷丙酮酸激酶基因的分离及序列分析 | 第42-45页 |
·丙酮酸激酶的 Real-TimeRT-PCR 表达动态分析 | 第45-46页 |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6-47页 |
·枇杷丙酮酸激酶基因的亚细胞分布 | 第47-48页 |
·EjPK 基因转化烟草及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 第48-51页 |
·潮霉素的浓度确定 | 第48-49页 |
·EjPK 转化烟草和 PCR 鉴定 | 第49-51页 |
·T1 代基因转化烟草与野生烟草的生理及形态比较 | 第51-52页 |
·转基因烟草糖含量分析 | 第52-53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53-55页 |
5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个人简介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