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密集区道路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研究
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插图清单 | 第14-17页 |
表格清单 | 第17-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29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8-2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0-2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第二章 改扩建工程交通特性分析 | 第29-45页 |
·改扩建施工区交通特性概述 | 第29-33页 |
·公路基本改扩建形式 | 第29-31页 |
·交通组织方式 | 第31-32页 |
·交通组织模式 | 第32-33页 |
·施工区通行能力分析 | 第33-34页 |
·通行能力概况 | 第33页 |
·施工区通行能力影响因素 | 第33-34页 |
·施工区交通流特性分析 | 第34-35页 |
·交通流参数特性 | 第34-35页 |
·交通流量特性 | 第35页 |
·蚌固路改扩建工程交通特性分析 | 第35-44页 |
·工程概况 | 第35-36页 |
·改扩建形式 | 第36-42页 |
·交通组织模式 | 第42页 |
·交通组成 | 第42-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方案研究 | 第45-68页 |
·公路改扩建交通组织概述 | 第45-48页 |
·公路改扩建交通组织的原则 | 第45-46页 |
·公路改扩建交通组织基础条件 | 第46页 |
·公路改扩建交通组织方案建立流程 | 第46-48页 |
·蚌固路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方案 | 第48-67页 |
·不同路段交通组织方案 | 第48-64页 |
·分流方案 | 第64-65页 |
·限速方案 | 第65-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四章 改扩建施工区交通组织仿真研究 | 第68-90页 |
·交通仿真模拟简介 | 第68-69页 |
·交通仿真原理 | 第68-69页 |
·交通仿真模型 | 第69页 |
·VISSIM 交通仿真建模 | 第69-70页 |
·VISSIM 简介 | 第69-70页 |
·VISSIM 交通仿真模型建立流程 | 第70页 |
·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区合理分段 | 第70-73页 |
·施工区合理分段原则 | 第70-71页 |
·施工区段划分主要内容 | 第71-73页 |
·蚌固路交通组织方案作业区长度仿真及评价研究 | 第73-89页 |
·VISSIM 建立施工区模型 | 第73-75页 |
·交通组织方案评价体系 | 第75-83页 |
·蚌固路仿真数据处理及评价 | 第83-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五章 改扩建工程安全保障措施 | 第90-100页 |
·安全保障技术概况 | 第90-92页 |
·施工区交通事故分布特点 | 第90-92页 |
·施工区临时安全设施设置要求 | 第92页 |
·改扩建施工区安全标志设置 | 第92-98页 |
·改扩建各区段交通标志的设置要求 | 第92-93页 |
·蚌固路改扩建工程交通标志种类 | 第93-95页 |
·蚌固路施工区安全标志及防护设置 | 第95-98页 |
·改扩建施工区应急预案 | 第98-99页 |
·施工区重大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 第98页 |
·不良天气应急预案 | 第98-99页 |
·节假日交通高峰期预案 | 第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0-102页 |
·研究结论 | 第100-101页 |
·展望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107-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