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氯甲烷的用途 | 第11页 |
·氯甲烷的生产消费情况 | 第11-12页 |
·氯甲烷生产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甲醇氢氯化法 | 第12-14页 |
·甲烷氯化法 | 第14页 |
·甲烷氧氯化法 | 第14-15页 |
·敌百虫或三氯乙醛副产法 | 第15页 |
·以四氯化碳合成氯甲烷 | 第15页 |
·甲醇氯化铵法 | 第15-16页 |
·甲醇氯化铵法反应催化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本课题组前期工作基础 | 第17-18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 | 第19-30页 |
·实验所用药品及仪器 | 第19页 |
·实验药品 | 第19页 |
·实验仪器 | 第19页 |
·催化剂筛选的原则 | 第19-20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0-21页 |
·催化剂的评价装置及流程 | 第21-22页 |
·催化反应的实验步骤 | 第22-23页 |
·产物分析方法 | 第23-25页 |
·气相产物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液相产物分析 | 第24-25页 |
·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 | 第25-27页 |
·催化剂的失活 | 第25-27页 |
·催化剂的再生 | 第27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7-30页 |
·BET 比表面积测定 | 第27页 |
·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 | 第27-28页 |
·X–射线荧光(XRF)分析 | 第28页 |
·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 | 第28页 |
·X 射线能量色散谱(EDS) | 第28-30页 |
第3章 以氧化铝为载体催化剂的实验研究 | 第30-41页 |
·氧化铝催化剂的制备及反应条件 | 第30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0页 |
·反应条件 | 第30页 |
·催化剂的寿命研究 | 第30-32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2-36页 |
·催化剂的 X 射线荧光分析 | 第32页 |
·催化剂的 DSC-TGA 分析 | 第32-34页 |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分析 | 第34页 |
·催化剂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4-35页 |
·催化剂的 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35-36页 |
·反应装置的改进研究 | 第36-37页 |
·混合型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 第37-40页 |
·混合型催化剂的制备 | 第37页 |
·Ni(NO_3)_2负载量对混合型催化剂的活性影响 | 第37-39页 |
·负载硝酸镍时滴加浓硫酸对催化剂的影响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以分子筛为载体催化剂的实验研究 | 第41-52页 |
·催化剂的制备及反应条件 | 第41页 |
·催化剂的筛选 | 第41-43页 |
·催化剂的寿命研究 | 第43-44页 |
·分子筛催化剂的失活原因 | 第44-47页 |
·催化剂再生条件的优化 | 第47-50页 |
·催化剂的寿命研究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5章 以活性炭为载体催化剂的实验研究 | 第52-56页 |
·活性炭催化剂的制备及反应条件 | 第52页 |
·活性炭催化剂的筛选 | 第52-54页 |
·催化剂改性剂的筛选 | 第52-53页 |
·催化剂改性剂负载量的优化 | 第53-54页 |
·活性炭催化剂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54-55页 |
·不同热处理温度的影响 | 第54页 |
·不同焙烧温度的影响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