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Summary | 第8-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2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2-27页 |
2.1 纳米粒子的结构和性质 | 第12-14页 |
2.1.1 表面效应 | 第12-13页 |
2.1.2 体积效应 | 第13页 |
2.1.3 量子尺寸效应 | 第13-14页 |
2.1.4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 第14页 |
2.2 纳米材料在聚合物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2.3 纳米粒子改性高分子材料的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2.4 纳米粒子表面改性方法 | 第16-21页 |
2.4.1 表面化学改性 | 第17-20页 |
2.4.1.1 表面活性剂法 | 第17页 |
2.4.1.2 等离子体与辐射引发聚合法 | 第17-18页 |
2.4.1.3 表面接枝聚合改性法 | 第18-20页 |
2.4.2 表面吸附包裹改性 | 第20-21页 |
2.5 纳米粒子改性高分子材料的方法 | 第21-27页 |
2.5.1 转移分散聚合法 | 第21-22页 |
2.5.2 原位生成法 | 第22-24页 |
2.5.3 插层法 | 第24-25页 |
2.5.3.1 熔融插层法 | 第24-25页 |
2.5.3.2 原位插层自由基聚合法 | 第25页 |
2.5.4 共混法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第27-35页 |
3.1 实验原料 | 第27页 |
3.2 实验设备 | 第27-28页 |
3.3 反应机理 | 第28-31页 |
3.4 实验步骤 | 第31-32页 |
3.4.1 苯乙烯单体的预处理 | 第31页 |
3.4.2 纳米SiO_2的预处理 | 第31页 |
3.4.3 原位乳液聚合反应 | 第31页 |
3.4.4 复合乳液的表征 | 第31页 |
3.4.5 复合粒子的后处理及表征 | 第31-32页 |
3.5 粉末接触角的测试机理及过程 | 第32-35页 |
第四章 纳米SiO_2的粒径及表面特性 | 第35-42页 |
4.1 纳米SiO_2的粒径及其分布 | 第35-38页 |
4.1.1 纳米SiO_2在水中的粒径分布 | 第35-36页 |
4.1.2 纳米SiO_2粒子在水相和油相中的粒径 | 第36-38页 |
4.2 纳米SiO_2的表面特性 | 第38-39页 |
4.2.1 红外光谱研究结果 | 第38页 |
4.2.2 接触角研究结果 | 第38-39页 |
4.3 纳米SiO_2的颗粒形态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SDS存在下纳米SiO_2/苯乙烯原位乳液聚合 | 第42-57页 |
5.1 聚合工艺对苯乙烯原位乳液聚合的影响 | 第42-50页 |
5.1.1 SDS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第42-44页 |
5.1.2 单体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第44-46页 |
5.1.3 加料方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第46-48页 |
5.1.4 乳液固含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第48-49页 |
5.1.5 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第49-50页 |
5.2 复合乳液的表征 | 第50-55页 |
5.2.1 乳液粒径表征 | 第50-52页 |
5.2.2 接触角表征 | 第52-53页 |
5.2.3 红外光谱表征 | 第53-54页 |
5.2.4 电镜表征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六章 OP-10存在下纳米SiO_2/苯乙烯原位乳液聚合 | 第57-68页 |
6.1 聚合工艺对苯乙烯原位乳液聚合反应的影响 | 第57-62页 |
6.1.1 OP-10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第57-58页 |
6.1.2 单体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第58-61页 |
6.1.3 加料方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第61页 |
6.1.4 乳液固含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第61-62页 |
6.2 复合乳液的稳定性 | 第62-64页 |
6.3 表面活性剂吸附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第64-66页 |
6.4 反应过程中复合乳液的粒径变化 | 第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七章 复合乳化剂存在下纳米SiO_2/苯乙烯原位乳液聚合 | 第68-74页 |
7.1 复合乳化剂存在下苯乙烯的原位乳液聚合 | 第68-71页 |
7.1.1 聚合转化率 | 第68-69页 |
7.1.2 乳液粒径 | 第69-71页 |
7.1.3 乳液稳定性 | 第71页 |
7.2 不同乳化剂体系下复合乳液粒径对比 | 第7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八章 总结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