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化学电源、电池、燃料电池论文--燃料电池论文

新型聚合物电解质基复合质子传输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目录第9-12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58页
   ·引言第12页
   ·燃料电池简介第12-19页
     ·燃料电池的历史第13-15页
     ·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第15-16页
     ·燃料电池的种类第16页
     ·燃料电池的特点及应用第16-19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第19-21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简介第19-20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研究现状第20-21页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第21-22页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第21-22页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优势与待解决问题第22页
   ·质子交换膜(PEM)第22-40页
     ·质子交换膜简介第22-23页
     ·质子交换膜种类及研究现状第23-40页
   ·质子交换膜的微观结构与性能关系第40-47页
   ·本文设计思想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8页
第二章 磺化聚酰亚胺/交联聚异丙基丙烯酰胺半互穿网络质子交换膜中氢键相互作用对微观结构及质子传导性能的调控第58-82页
   ·引言第58-60页
   ·实验部分第60-63页
     ·主要试剂第60页
     ·4,4’-联萘-1,1’,8,8’-四酸二酐(BNTDA)的制备第60-61页
     ·4,4’-二氨基二苯醚-2,2’-二磺酸(ODADS)的制备第61页
     ·磺化聚酰亚胺(SPI)的制备第61-62页
     ·SPI/cPNIPAm 半互穿网络膜的制备第62页
     ·SPI/LPNIPAm 共混质子交换膜的制备第62-63页
   ·表征及性质测试第63-65页
     ·仪器表征第63页
     ·吸水率和溶胀率第63页
     ·离子交换能力(IEC)第63页
     ·质子传导率第63-64页
     ·甲醇渗透第64页
     ·膜电极组装及燃料电池测试第64-65页
   ·结果与讨论第65-75页
     ·红外分析第65页
     ·XPS 分析第65-66页
     ·膜的微观结构第66-69页
     ·机械性能分析第69页
     ·膜的热稳定性第69-70页
     ·离子交换能力(IEC)、吸水率和尺寸稳定性第70-72页
     ·质子传导和甲醇渗透第72-74页
     ·燃料电池性能第74-75页
   ·本章小结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2页
第三章 氧化石墨烯的尺寸效应对磺化聚酰亚胺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第82-102页
   ·引言第82-84页
   ·实验部分第84-86页
     ·主要试剂第84-85页
     ·磺化聚酰亚胺(SPI)的制备第85页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第85页
     ·氧化石墨烯/磺化聚酰亚胺(GO/SPI)复合膜的制备第85-86页
   ·表征及性质测试第86页
     ·仪器表征第86页
     ·其它性能测试第86页
   ·结果与讨论第86-97页
     ·氧化石墨烯的表征第86-89页
     ·结构分析第89页
     ·微观结构第89-91页
     ·膜的机械性能第91-92页
     ·热稳定性分析第92页
     ·离子交换能力、IEC、吸水率和溶胀率第92-93页
     ·质子电导率、甲醇渗透性和选择性第93-96页
     ·抗氧化性第96页
     ·燃料电池性能第96-97页
   ·本章小结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2页
第四章 原位模板法构筑新型介孔聚有机硅氧烷/磺化聚酰亚胺复合质子交换膜第102-120页
   ·引言第102-103页
   ·实验部分第103-105页
     ·主要试剂第103-104页
     ·磺化聚酰亚胺(SPI)的制备第104页
     ·磺化有机硅氧烷的制备第104-105页
     ·含有模板剂的有机硅氧烷溶胶的合成第105页
     ·磺化聚酰亚胺/有机硅氧烷(SPI/SiSQ)复合膜的制备第105页
   ·仪器及材料性质测试第105-106页
     ·仪器表征第105-106页
     ·其它性能测试第106页
   ·结果与讨论第106-116页
     ·红外分析第106-107页
     ·微观结构第107-109页
     ·膜的机械性能第109页
     ·热稳定性分析第109-110页
     ·离子交换能力 IEC,吸水率和溶胀率第110-111页
     ·质子电导率、甲醇渗透性和选择性第111-115页
     ·抗氧化性第115页
     ·燃料电池性能第115-116页
   ·本章小结第116-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0页
第五章 氧化石墨烯/磺化聚电解质层层组装聚酯纤维复合质子交换膜的构筑及性能研究第120-128页
   ·引言第120-121页
   ·实验部分第121-123页
     ·主要试剂第121页
     ·磺化聚醚砜(SPES)的制备第121-122页
     ·氧化石墨烯制备第122页
     ·氧化石墨烯在聚酯纳米纤维表面的层层组装第122-123页
     ·磺化聚醚砜灌注层层组装聚酯纳米纤维第123页
   ·表征及性质测量第123页
     ·仪器表征第123页
     ·其它性能测试第123页
   ·结果与讨论第123-127页
     ·微观结构第123-124页
     ·膜的机械性能第124页
     ·离子交换能力 IEC,吸水率和溶胀率第124-125页
     ·质子传导率、甲醇渗透性和选择性第125-127页
     ·抗氧化性第127页
   ·本章小结第127-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30页
致谢第130-131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碳硼烷/金属碳硼烷化合物的电子结构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下一篇:基于萘酚吡喃的层层自组装薄膜和光响应胶囊的制备及其光致变色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