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8页 |
| 摘要 | 第8-12页 |
| Abstract | 第12-17页 |
| 前言 | 第17-2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9-20页 |
| 第一部分 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学研究 | 第20-43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1页 |
| ·纳入与排除标准 | 第20页 |
| ·文献检索 | 第20-21页 |
|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 第21页 |
| 2. 结果 | 第21-29页 |
| ·检索结果 | 第21页 |
| ·基本描述 | 第21-25页 |
| ·实验设计 | 第25页 |
| ·实验动物 | 第25-26页 |
| ·实验过程 | 第26-28页 |
| ·疗效评价 | 第28-29页 |
| 3. 讨论 | 第29-36页 |
| ·基本情况 | 第29-30页 |
| ·实验动物 | 第30-32页 |
| ·治疗过程 | 第32-35页 |
| ·疗效评价 | 第35-36页 |
| ·动物福利 | 第36页 |
| 4. 结论 | 第36-37页 |
| 5. 创新之处 | 第37页 |
| 6. 展望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3页 |
| 第二部分 安神定志灵对ADHD模型动物实验研究 | 第43-91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3-57页 |
| ·实验材料 | 第43-48页 |
| ·实验方法 | 第48-57页 |
| 2. 结果 | 第57-71页 |
| ·大鼠一般情况 | 第57-60页 |
| ·大鼠行为学检测 | 第60-68页 |
| ·安神定志灵对多巴胺及cAMP/PKA信号通路的干预 | 第68-71页 |
| 3. 讨论 | 第71-82页 |
| ·中医药对ADHD的认识 | 第71-72页 |
| ·安神定志灵组方依据及方义分析 | 第72-73页 |
| ·动物实验方案的建立 | 第73-75页 |
| ·安神定志灵对动物行为学的疗效 | 第75-80页 |
| ·安神定志灵对多巴胺及cAMP/PKA信号通路的干预 | 第80-82页 |
| 4. 结论 | 第82-83页 |
| 5. 创新之处 | 第83页 |
| 6. 问题与展望 | 第83-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91页 |
| 第三部分 中医药临床文献研究 | 第91-134页 |
| 1. 资料与方法 | 第91-93页 |
| ·纳入标准 | 第91页 |
| ·排除标准 | 第91-92页 |
| ·检索策略 | 第92页 |
| ·资料提取 | 第92页 |
| ·质量评价 | 第92-93页 |
| ·统计学Meta-分析 | 第93页 |
| 2. 结果 | 第93-119页 |
| ·文献检索结果 | 第93页 |
| ·纳入研究的基本情况 | 第93-99页 |
| ·方法学质量 | 第99-101页 |
| ·疗效评价 | 第101-116页 |
| ·安全性评价 | 第116-119页 |
| 3. 讨论 | 第119-126页 |
| ·设计思路 | 第119-120页 |
| ·中医药与MPH治疗ADHD的疗效 | 第120-124页 |
| ·中医药与MPH治疗ADHD的安全性 | 第124页 |
| ·常用中医药复方及中药 | 第124-125页 |
|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125-126页 |
| 4. 结论 | 第126-127页 |
| 5. 创新之处 | 第127页 |
| 6. 问题与展望 | 第127-1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8-134页 |
| 附录 | 第134-136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36-137页 |
| 致谢 | 第137-139页 |
| 作者简介 | 第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