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直驱式泵控缸伺服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电机融合泵技术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泵控缸伺服系统的控制理论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电液伺服系统建模理论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模糊控制理论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 ·模糊模型概述 | 第14-15页 |
| ·基于 Lyapunov 函数的稳定性分析概述 | 第15-17页 |
| ·并行分布补偿模糊控制器设计方法 | 第17页 |
| ·模糊广义预测控制器设计方法 | 第17-18页 |
| ·课题主要研究意义及结构安排 | 第18-20页 |
| 第2章 泵控缸伺服系统动力学建模 | 第20-32页 |
| ·引言 | 第20页 |
| ·泵控缸伺服系统结构分析及建模 | 第20-29页 |
| ·变频器环节数学建模 | 第20-21页 |
| ·新型轴向柱塞电机泵建模 | 第21-26页 |
| ·泵控缸动力机构建模 | 第26-29页 |
| ·泵控缸伺服系统机理模型 | 第29-30页 |
| ·泵控缸伺服系统频域分析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3章 基于 T-S 模糊模型的泵控缸伺服系统辨识研究 | 第32-45页 |
| ·T-S 模糊模型描述 | 第32-33页 |
| ·模糊辨识中的基本概念 | 第33-36页 |
| ·模糊集 | 第33页 |
| ·隶属度函数的确定 | 第33-36页 |
| ·基于自适应模糊聚类的 T-S 模型前件结构和参数辨识 | 第36-39页 |
| ·IFP-FCM 模糊聚类算法 | 第37-38页 |
| ·聚类自适应函数 | 第38页 |
| ·参数自适应模糊聚类算法 | 第38-39页 |
| ·T-S 模糊模型的后件参数的辨识 | 第39-40页 |
| ·仿真研究 | 第40-43页 |
| ·辨识方法验证 | 第40-42页 |
| ·液压伺服系统辨识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第4章 基于 T-S 模型的泵控缸伺服系统模糊控制器设计 | 第45-53页 |
| ·引言 | 第45页 |
| ·并行分布补偿控制(PDC)原理及 LMI 基本问题 | 第45-47页 |
| ·PDC 基本原理 | 第45-47页 |
| ·线性矩阵不等式(LMI) | 第47页 |
| ·T-S 模糊系统控制器设计与稳定性分析 | 第47-50页 |
| ·基于 Lyapunov 函数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 第47-49页 |
| ·基于极点配置的控制器设计 | 第49-50页 |
| ·仿真研究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5章 基于 T-S 模型的泵控缸伺服系统的模糊广义预测控制 | 第53-58页 |
| ·引言 | 第53页 |
| ·模糊广义预测控制的一般形式 | 第53-55页 |
| ·基于 T-S 模糊模型的模糊广义预测控制 | 第55-56页 |
| ·仿真研究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结论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作者简介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