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批评方法的误区及其理想模式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研究背景及相关概念界定 | 第9-15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 相关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二) 本研究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5页 |
1. 广告批评方法 | 第11-14页 |
2. 理想模式 | 第14-15页 |
二、广告批评方法现状 | 第15-22页 |
(一) 广告批评综述 | 第15-18页 |
1. 样本选取说明 | 第15页 |
2. 广告批评文献概况 | 第15-18页 |
(二) 广告批评方法综述 | 第18-22页 |
1. 广告批评方法研究角度 | 第18页 |
2. 广告批评方法现状 | 第18-22页 |
三、广告批评方法存在的问题 | 第22-26页 |
(一) 缺少全面、系统的分析方法 | 第22页 |
(二) 过于主观,缺少论证 | 第22-23页 |
(三) 批评逻辑性差,不能切中要害 | 第23-24页 |
(四) 缺乏传播学理论的指导 | 第24-25页 |
(五) 多是定性研究,缺乏定量分析 | 第25-26页 |
四、广告批评方法模式构想 | 第26-34页 |
(一) 广告批评方法模式简介 | 第26-27页 |
1. 广告批评方法模式的含义和意义 | 第26页 |
2. 构想批评方法模式的依据和原则 | 第26-27页 |
(二) 广告批评方法的模式 | 第27-34页 |
1. 从社会道德角度建立批评方法模式 | 第29-30页 |
2. 从艺术角度建立批评方法模式 | 第30-31页 |
3. 从传播角度建立批评方法模式 | 第31页 |
4. 从营销角度建立批评方法模式 | 第31-32页 |
5. 从心理学角度建立批评方法模式 | 第32-33页 |
6. 从文化角度建立批评方法模式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后记 | 第37-38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