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进给系统动态特性快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发展概况 | 第9-11页 |
·数控机床对进给伺服系统的基本要求 | 第9页 |
·进给伺服驱动装置 | 第9-10页 |
·数控机床对进给机械结构的基本要求 | 第10-11页 |
·进给机械传动装置 | 第11页 |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动态特性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进给系统动态性能测试方法 | 第12页 |
·进给系统动态性能评价方法 | 第12-13页 |
·进给系统动态性能仿真分析 | 第13页 |
·进给系统伺服参数优化方法 | 第13-14页 |
·课题研究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4页 |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及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进给系统动态特性快速测试与评价方法研究 | 第16-26页 |
·进给系统动态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16-17页 |
·机械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6-17页 |
·伺服系统影响因素分析 | 第17页 |
·进给系统动态特性测试技术 | 第17-18页 |
·进给系统动态特性快速测试方法 | 第17-18页 |
·进给系统动态特性测量目标及其测试方法 | 第18页 |
·进给系统动态特性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18-21页 |
·基于响应效率的评价指标 | 第19-20页 |
·基于定位精度的评价指标 | 第20页 |
·基于速度跟踪性能的评价指标 | 第20-21页 |
·基于延迟特性的评价指标 | 第21页 |
·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系数的确定 | 第21-25页 |
·层次分析法简介 | 第21-22页 |
·进给系统动态特性评价体系 | 第22-23页 |
·进给系统动态特性权重系数 | 第23-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进给系统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建模仿真 | 第26-40页 |
·SAMCEF 有限元软件简介 | 第26页 |
·进给系统有限元建模 | 第26-32页 |
·进给系统的组成 | 第26-28页 |
·直线导轨副非线性模型 | 第28-29页 |
·滚珠丝杠副有限元模型 | 第29-30页 |
·进给系统整体模型 | 第30-32页 |
·进给系统线性动力学分析 | 第32-34页 |
·进给系统模态分析 | 第32-33页 |
·进给系统谐响应分析 | 第33-34页 |
·进给系统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 第34-39页 |
·进给系统对速度阶跃信号的响应分析 | 第34-35页 |
·导轨副摩擦力对进给系统的影响规律 | 第35-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基于进给系统动特性快速测试的伺服参数优化 | 第40-53页 |
·伺服进给控制试验系统的组成 | 第40-41页 |
·正交实验法简介 | 第41页 |
·位置环参数对进给系统单轴动态特性影响规律试验 | 第41-47页 |
·实验原理及参数设置 | 第41-43页 |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3-47页 |
·速度环参数对进给系统单轴动态特性影响规律试验 | 第47-50页 |
·实验原理及参数设置 | 第47-48页 |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8-50页 |
·实验结论及有效性分析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进给系统快速测评软件开发及应用实例 | 第53-69页 |
·进给系统快速测评软件系统 | 第53-59页 |
·系统开发环境及工具简介 | 第53页 |
·系统总体结构 | 第53-54页 |
·实验参数设置模块 | 第54页 |
·评价指标计算模块 | 第54-58页 |
·进给系统动态性能综合评价模块 | 第58页 |
·进给系统动态性能分析模块 | 第58-59页 |
·应用实例 | 第59-68页 |
·进给系统动特性实验参数设置 | 第59-62页 |
·进给系统动特性评价指标计算 | 第62-64页 |
·进给系统动特性综合评价 | 第64-66页 |
·进给系统动态性能改进建议 | 第66-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9-70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