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领导论文

中国共产党行政文化的历史考察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47页
 一、 选题缘起与研究价值第12-17页
  (一) 有助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与水平的提升第13-14页
  (二) 有助于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第14-15页
  (三) 有助于行政作风的好转及行政工作人员素质的提升第15-16页
  (四) 有助于弥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在行政文化研究领域的“缺位”第16-17页
 二、 理论前提:研究现状述评第17-24页
  (一) 国外行政文化的研究现状述评第17-21页
  (二) 国内中国共产党的行政文化的研究现状述评第21-24页
 三、 研究命题的基本概念界析第24-42页
  (一) 行政第25-27页
  (二) 文化第27-33页
  (三) 行政文化第33-42页
 四、 基本思路、论文框架及主要研究方法第42-47页
  (一) 基本思路第42-43页
  (二) 论文框架第43-46页
  (三) 主要研究方法第46-47页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的行政文化的理论来源第47-97页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行政思想第47-59页
  (一) 行政的本质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执行第47-49页
  (二) 卑劣化、官僚化和集权化是旧行政的三大基本特征第49-54页
  (三) 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行政的新图景第54-59页
 二、 列宁的行政思想第59-89页
  (一)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第59-62页
  (二) 践行议行合一,实现人民管理第62-64页
  (三) 贯彻民主集中制,反对官僚主义第64-69页
  (四) 将经济管理作为行政的首要职能第69-72页
  (五) 把国家机关革新为廉价高效、民主公开的机关第72-84页
  (六) 社会主义国家工作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人格第84-89页
 三、 中国传统行政文化中的精华第89-97页
第三章 早期中国共产党的行政文化第97-105页
 一、 从建苏维埃政府到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民政府的行政组织心理第97-100页
 二、 从不准党员“做官”到主动参政的党政关系心理第100-102页
 三、 关注民生的行政价值取向第102-105页
第四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行政文化第105-130页
 一、 在继承列宁的党政关系思想的基础上积极主张党政分开第105-107页
 二、 效仿苏俄建立行政组织制度第107-111页
  (一) 建立“议行合一”的行政组织体系第107-110页
  (二) 将组织性质定位为工农民主专政第110页
  (三) 将民主集中制确立为行政组织原则第110-111页
 三、 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性的行政人格思想第111-116页
  (一) 干部工人化第111-112页
  (二) “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行政规格意识第112-114页
  (三) 勤政廉政的行政品格第114-116页
 四、 初步形成了廉洁、高效、民主和依法的行政意识第116-123页
  (一) 继承马列主义的廉价政府理念,大力推行廉洁行政第116-118页
  (二) 为实现高效行政,科学调整区划和划分央、地职能,大兴调查研究第118-120页
  (三) 落实选民的罢免权,强化民主监督,推进民主行政第120-122页
  (四) 依法行政思想的萌芽第122-123页
 五、 形成了一切为了工农的行政价值观第123-130页
  (一) 大幅提高工农地位第124-127页
  (二) 努力改善工农生活第127-130页
第五章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行政文化第130-165页
 一、 在党和行政的关系上主张在党政分开前提下确立党的一元化领导第130-132页
 二、 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建立适合抗战需要的政权组织制度第132-137页
  (一) 将议会民主制下的政府(行政)委员会作为政权的组织形式第134-135页
  (二) 及时地将政权的性质调整为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第135-136页
  (三) 在议会民主制的外表下坚定不移地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第136-137页
 三、 树立了以是否抗日为基础的行政人格思想第137-142页
  (一) 将是否抗日作为选任政府工作人员的首要标准第137-138页
  (二) 确立“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干部规格意识第138-140页
  (三) 政府工作人员应具备“德才兼备”的品格第140-142页
 四、 廉洁、高效、民主、依法的行政行为意识逐步增强第142-154页
  (一) 精兵简政,反腐倡廉,确保政府廉洁运行第142-147页
  (二) 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高效运转第147-150页
  (三) 民主行政意识的逐步增强第150-153页
  (四) 继续推行依法行政第153-154页
 五、 确立了为人民服务的行政价值观第154-165页
  (一) 充分保障人民权利第155-157页
  (二) “给人们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第157-160页
  (三) 努力改善民生第160-165页
第六章 建国前夕与初期中国共产党的行政文化第165-203页
 一、 党政关系经历了从强化党的一元化领导到以党代政的转变第165-172页
  (一) 强化党一元化领导,尤其是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第165-168页
  (二) 主张在党政分开的前提下加强和改善党对政府的领导第168-171页
  (三) 以党代政局面的初步形成第171-172页
 二、 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基于国情逐步建立中国特色行政组织制度第172-182页
  (一) 组织形式实现了从协商民主的政府委员会到人大会制政府的转变第172-178页
  (二) 组织性质定位经历了从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到人民民主专政的转变第178-180页
  (三) 在坚持民主集中制基础上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组织原则第180-182页
 三、 社会主义行政人格思想的初步形成第182-187页
  (一) 选人的首要标准经历了从回归基于阶级出身到基于才能的转变第182-183页
  (二) 旗帜鲜明地反对干部特权化第183-184页
  (三) 干部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而且还要具备文化业务素质第184-187页
 四、 廉洁、民主和依法的行政行为意识进一步增强第187-193页
  (一) 多措并举,进一步推进廉洁行政第187-189页
  (二) 发动人民参与,反对官僚主义,促进民主行政第189-192页
  (三) 依法行政意识在废除旧法制和确立新法制进程中得以进一步增强第192-193页
 五、 行政价值观经历了从行政为民到效率至上的转变第193-203页
  (一) 从满足农民土地需求到引导农民走向合作化道路第194-196页
  (二) 从劳资两利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第196-199页
  (三) 从团结改造知识分子到“双百方针”的确立第199-203页
第七章 社会主义建设曲折探索期中国共产党的行政文化第203-230页
 一、 以党代政的继续发展导致了党政合一的体制最终形成第203-205页
 二、 逐步“左”倾的行政组织思想第205-209页
  (一) 人民政府(人民委员会)的组织形式逐渐被革委会取代第205-206页
  (二) 组织性质定位从人民民主专政“左”倾为无产阶级专政第206-207页
  (三) 宪法上得以确认的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在实践中遭到严重破坏第207-209页
 三、 略显“左”倾的行政人格思想第209-215页
  (一) 选拔干部的首要标准从基于才能逐步过渡到基于政治素质与态度第209-211页
  (二) 反对干部特权化,防止“形成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第211-214页
  (三) 干部的品格要求从“又红又专”发展到只重“红”第214-215页
 四、 廉洁和民主的行政行为意识继续发展,依法行政意识逐渐断裂第215-225页
  (一) 精简机构,倡导节约,禁建楼堂馆舍,推进廉洁行政第215-218页
  (二) 在反对官僚主义中强化人民监督与参与,促进民主行政第218-224页
  (三) 依法行政因逐渐被依政策、文件行政所替代而出现断裂第224-225页
 五、 行政价值观经历了从效率至上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转变第225-230页
  (一) 效率至上第225-226页
  (二) 以阶级斗争为纲第226-230页
第八章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行政文化第230-299页
 一、 在党政分开的改革进程中强化和改善党对政府的领导第230-234页
 二、 逐步恢复和完善中国特色行政组织制度第234-243页
  (一) 组织体系逐步从四级革委会发展为五级人民政府第234-235页
  (二) 组织性质定位从无产阶级专政恢复到人民民主专政第235-236页
  (三) 健全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进一步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第236-240页
  (四) 推进政府职能由全能管治型政府向有限服务型政府转变第240-243页
 三、 社会主义现代行政人格思想逐步形成第243-254页
  (一) 按照“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标准选任干部第243-247页
  (二) 坚定不移地继续反对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特权化第247-251页
  (三) 按照“德才兼备”原则和“四化”方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第251-254页
 四、 廉洁、民主和依法行政意识不断增强,科学行政意识已经生成第254-288页
  (一) 精简政府机构,倡导廉洁,严惩腐败,大力推进廉洁行政第254-262页
  (二) 强化民主监督,加强与人民联系,扩大人民参与,促进民主行政第262-274页
  (三) 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推动下,依法行政正逐步向法治行政迈进第274-279页
  (四) 科学行政意识已经生成第279-288页
 五、 行政价值观经历了从民生为本、效率优先到更加注重公平的转变第288-299页
  (一) 民生为本第288-289页
  (二) 效率优先第289-295页
  (三) 更加注重公平第295-299页
第九章 中国共产党行政文化的总结、反思与现代建构第299-313页
 一、 中国共产党行政文化的总结与反思第299-305页
  (一) 中国共产党行政文化具有阶段性演进特征第299-300页
  (二) 中国共产党行政文化呈现四大演进规律第300-303页
  (三) 中国共产党核心行政文化已经形成第303-304页
  (四) 中国共产党行政文化现代化面临三重挑战第304-305页
 二、 中国共产党行政文化的现代建构第305-313页
  (一) 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灵魂第306页
  (二) 将行政的本质属性回归公共性第306-308页
  (三) 将行政为民作为核心价值取向第308-309页
  (四) 将廉洁、高效确立为永恒信条第309-310页
  (五) 将民主、法治和科学确立为基本准则第310-313页
结论第313-315页
参考文献第315-33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330-331页
致谢第331-332页
附件第332页

论文共3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闽南、粤东、台湾庙宇屋顶装饰文化研究
下一篇:基于石墨烯或类石墨氮化碳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