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就业指导体系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一、引言 | 第8-12页 |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 (二)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1、有利于国家充分利用人才资源 | 第8-9页 |
| 2、有助于促进社会进步 | 第9页 |
| 3、有助于学校自身的良性发展 | 第9页 |
| 4、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发展与成才 | 第9页 |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二、就业指导体系基本理论研究 | 第12-17页 |
| (一) 就业指导的概念及其特点 | 第12页 |
| (二) 就业指导的理论基础 | 第12-17页 |
| 1、生涯发展理论 | 第12-15页 |
| 2、特性-因素论 | 第15页 |
| 3、个性-职业类型匹配理论 | 第15-16页 |
| 4、心理需求论和心理动力论 | 第16-17页 |
|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分析及启示 | 第17-26页 |
| (一) 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分析 | 第17-22页 |
| 1、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 | 第17-21页 |
| 2、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特征 | 第21-22页 |
| (二) 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分析 | 第22-26页 |
| 1、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发展状况 | 第22-23页 |
| 2、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3-24页 |
| 3、对建设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启示 | 第24-26页 |
| 四、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 | 第26-34页 |
| (一) 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构建原则 | 第26-27页 |
| 1、科学性原则 | 第26页 |
| 2、系统性原则 | 第26页 |
| 3、发展性原则 | 第26页 |
| 4、动态性原则 | 第26-27页 |
| 5、实效性原则 | 第27页 |
| (二) 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构建目标 | 第27-34页 |
| 1、和谐的就业观念体系 | 第27-29页 |
| 2、完备的就业指导运行体系 | 第29-30页 |
| 3、高素质的就业指导团队体系 | 第30-31页 |
| 4、全面的就业指导教育体系 | 第31-34页 |
| 五、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建设路径 | 第34-37页 |
| (一) 采用全方位互动的就业信息服务方式 | 第34页 |
| (二) 开展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就业指导教育活动 | 第34-35页 |
| 1、就业实习指导 | 第34-35页 |
| 2、从业指导 | 第35页 |
| 3、个案分析与模拟培训 | 第35页 |
| (三) 建设以生涯规划为核心的就业指导教育体系 | 第35-36页 |
| (四) 加强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 第36-37页 |
| 六、结论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