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引言 | 第12-15页 |
(一)本文研究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 第12-13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2. 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二)本文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 第13页 |
1. 国外现状 | 第13页 |
2. 国内现状 | 第13页 |
(三)本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3-14页 |
1. 本文研究的重点 | 第13-14页 |
2. 本文研究难点 | 第14页 |
3.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14页 |
(四)本文研究使用的主要方法 | 第14-15页 |
1. 总结归纳法 | 第14页 |
2. 文献研究法 | 第14-15页 |
一、创新河北省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机制的必要性 | 第15-25页 |
(一)保障流动人口良性发展的需要 | 第15-19页 |
1. 有利于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 第16-17页 |
2. 有利于促进流动人口平等享受城市资源 | 第17-18页 |
3. 有利于提升流动人口的劳动力素质 | 第18-19页 |
(二)提升社会管理的功能和效率的需要 | 第19-22页 |
1. 有利于创新管理模式,提升工作效率 | 第20页 |
2. 有利于促进管理主体间的协调合作 | 第20-21页 |
3. 有利于增强与管理服务对象的配合 | 第21-22页 |
(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 第22-25页 |
1. 有利于对人口流动方向和趋势的积极引导 | 第22-23页 |
2. 防止或杜绝因流动人口造成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出现 | 第23页 |
3. 促进和谐城市环境的构建 | 第23-25页 |
二、当前河北省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5-38页 |
(一)河北省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的现状 | 第25-27页 |
1. 流动人口新的发展趋势 | 第25-26页 |
2. 流动人口的特点 | 第26-27页 |
(二)当前河北省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27-34页 |
1. 户籍基本管理制度功能弱化 | 第27-28页 |
2. 城市流动人口动态调控机制尚未建立 | 第28-30页 |
3. 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格局有待优化 | 第30-31页 |
4. 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协调机制有待改进 | 第31-32页 |
5. 城市流动人口服务机制尚未建立 | 第32-33页 |
6. 流动人口融入机制缺位 | 第33-34页 |
(三)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4-38页 |
1. 管理体制改革面临历史和现实的复杂性 | 第34-36页 |
2. 管理和服务对象的日益多元化需求 | 第36页 |
3. 管理者自身的主观性欠缺 | 第36-38页 |
三、创新河北省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机制的基本设想 | 第38-46页 |
(一)建立流动人口融入机制 | 第38-39页 |
1. 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 第38页 |
2. 认真落实完善居住证制度 | 第38-39页 |
3. 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教育引导 | 第39页 |
4. 增进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的互动 | 第39页 |
5. 鼓励流动人口参与当地社会事务 | 第39页 |
(二)建立城市流动人口动态调控机制 | 第39-41页 |
1. 提升流动人口管理信息化水平 | 第39-40页 |
2. 提升对流动人口的前期和过程调控能力 | 第40-41页 |
(三)构建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协调机制 | 第41-42页 |
1. 强化部门间协调 | 第41-42页 |
2. 强化系统内协调 | 第42页 |
3. 强化区域间协调 | 第42页 |
(四)建立城市流动人口服务机制 | 第42-43页 |
1. 为城市流动人口提供平等服务 | 第42-43页 |
2. 增强城市流动人口服务内容的多样性 | 第43页 |
(五)优化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内涵 | 第43-46页 |
1. 管理主体多元化 | 第43-44页 |
2. 管理手段的规范化 | 第44页 |
3. 管理责任明晰化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
附录 | 第48-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科研成果清单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