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Резюме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一、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四、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第一章 创新政策的基本概述 | 第17-27页 |
第一节 创新政策的内涵 | 第17-20页 |
一、 从创新理论到创新政策 | 第17-18页 |
二、 创新政策的本质 | 第18-20页 |
第二节 创新政策理论基础的发展历程 | 第20-24页 |
一、 “二分法”政策框架主导的时期 | 第20页 |
二、 新熊彼特学派政策主张主导的时期 | 第20-22页 |
三、 国家创新系统政策主张主导的时期 | 第22-23页 |
四、 国家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的时期 | 第23-24页 |
第三节 创新政策对转轨国家的现实意义 | 第24-26页 |
一、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 第24页 |
二、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第24-25页 |
三、 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二章 俄罗斯创新政策的演进与现状 | 第27-48页 |
第一节 俄罗斯创新政策的演进 | 第27-36页 |
一、 俄罗斯创新政策演进的动因 | 第27-29页 |
二、 俄罗斯创新政策演进的路线 | 第29-32页 |
三、 俄罗斯创新政策演进的特点 | 第32-36页 |
第二节 俄罗斯创新政策实践中的制约因素 | 第36-40页 |
一、 创新政策实践的体系不够完善 | 第36-38页 |
二、 创新政策实践的资金支持薄弱 | 第38页 |
三、 创新政策实践的技术支持薄弱 | 第38-39页 |
四、 创新主体的惰性和缺失 | 第39-40页 |
第三节 俄罗斯创新政策的现状 | 第40-46页 |
一、 兼具应对危机与创新发展的政策 | 第40-43页 |
二、 直接服务于创新发展的政策 | 第43-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三章 金融危机以来俄罗斯运用政策促进创新的新进展 | 第48-57页 |
第一节 传统工业领域的新进展 | 第48-52页 |
一、 能源领域的新进展 | 第48-50页 |
二、 农业领域的新进展 | 第50-51页 |
三、 军事工业领域的新进展 | 第51-52页 |
第二节 新兴工业领域的新进展 | 第52-55页 |
一、 纳米技术领域的新进展 | 第52-53页 |
二、 电子产品领域的新进展 | 第53页 |
三、 航天领域的新进展 | 第53-54页 |
四、 激光应用领域的新进展 | 第54-55页 |
五、 新材料领域的新进展 | 第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金融危机以来俄罗斯创新政策的发展趋势 | 第57-69页 |
第一节 发展国家创新体系以促进技术工艺改进 | 第57-60页 |
一、 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 第57-58页 |
二、 为国家优先发展的创新项目提供技术保障 | 第58-59页 |
三、 积极鼓励发展和规划新的产业集群 | 第59-60页 |
第二节 改善投资环境以促进企业发展 | 第60-62页 |
一、 进一步完善经济体制结构和环境 | 第60页 |
二、 进一步完善法律等相关政策措施 | 第60-61页 |
三、 进一步发展国内金融市场 | 第61-62页 |
第三节 提高高科技产业竞争能力 | 第62-67页 |
一、 航空工业 | 第62-63页 |
二、 航天工业 | 第63-64页 |
三、 造船工业 | 第64页 |
四、 电子工业领域 | 第64-65页 |
五、 制药工业 | 第65-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