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选题意义 | 第10-25页 |
| ·养殖池塘氮循环研究概况 | 第10-14页 |
| ·养殖池塘的氮循环 | 第10-11页 |
| ·氮循环中的生化反应及其微生物 | 第11-14页 |
| ·反硝化作用的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 ·反硝化细菌的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 第14-15页 |
| ·反硝化细菌的生物量 | 第15页 |
| ·反硝化细菌的活性与反硝化速率 | 第15-16页 |
| ·微生物丰度与群落结构的研究技术方法 | 第16-22页 |
| ·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的方法 | 第16-21页 |
| ·微生物定量研究的技术方法 | 第21-22页 |
| ·养殖池塘沉积物与水质的关系 | 第22-23页 |
|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23-24页 |
| ·本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池塘表层底泥反硝化菌数量的变动 | 第25-3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5-29页 |
| ·池塘 | 第25-26页 |
| ·泥样的采集与处理 | 第26页 |
| ·底泥DNA的提取 | 第26-27页 |
| ·反硝化菌亚硝酸还原酶基因的扩增与纯化 | 第27-28页 |
| ·反硝化菌的定量 | 第28-29页 |
| ·结果 | 第29-32页 |
| ·反硝化菌亚硝酸盐还原酶基因扩增与纯化 | 第29-30页 |
| ·反硝化菌的定量 | 第30-32页 |
| ·讨论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池塘表层底泥反硝化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变化 | 第34-49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4-39页 |
| ·池塘 | 第34页 |
| ·泥样的采集与处理 | 第34页 |
| ·实验试剂 | 第34-35页 |
| ·样品DNA的提取 | 第35页 |
|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 第35-38页 |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8-3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7页 |
| ·DGGE电泳图谱分析 | 第39-42页 |
| ·多样性指数 | 第42-44页 |
| ·主成分分析 | 第44页 |
| ·测序结果 | 第44-47页 |
| ·讨论 | 第47-49页 |
| 第四章 池塘表层底泥反硝化菌丰度和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 第49-6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9-52页 |
| ·池塘 | 第49页 |
| ·泥样的采集与处理 | 第49-50页 |
| ·实验主要试剂及配置方法 | 第50-51页 |
| ·池塘水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51-52页 |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5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2-57页 |
| ·池塘环境因子指标 | 第52-55页 |
| ·反硝化菌数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与主成分分析 | 第55-56页 |
| ·池塘底泥反硝化菌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56-57页 |
| ·讨论 | 第57-60页 |
| 第五章 小结与展望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附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