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肾化浊汤联合生物制剂治疗下焦湿热型晚期肾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 第11-21页 |
1. 临床资料 | 第11-14页 |
·病例来源 | 第11页 |
·病例分组 | 第11页 |
·诊断标准 | 第11-12页 |
·纳入标准 | 第12页 |
·排除标准 | 第12-13页 |
·病例剔除与脱落 | 第13页 |
·剔除和脱落病例的处理 | 第13页 |
·不良事件 | 第13-14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对照组 | 第14页 |
·治疗组 | 第14页 |
·疗程 | 第14-15页 |
3. 观察指标 | 第15-16页 |
·安全性观察 | 第15页 |
·疗效性观察 | 第15-16页 |
4. 疗效评价标准 | 第16-19页 |
·肾癌实体瘤 | 第16页 |
·中医证候 | 第16-19页 |
·免疫功能 | 第19页 |
·卡氏评分 | 第19页 |
·毒副反应 | 第19页 |
5. 统计学处理 | 第19-21页 |
第二部分 结果 | 第21-24页 |
1 两组患者实体瘤疗效评价 | 第21页 |
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 第21-22页 |
3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疗效评价 | 第22-23页 |
4 两组患者卡氏评分情况疗效评价 | 第23页 |
5 两组患者生物制剂毒副反应疗效评价 | 第23-24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24-33页 |
1. 肾癌的现代医学认识 | 第24-27页 |
·发病原因 | 第24页 |
·临床表现 | 第24-25页 |
·诊断 | 第25页 |
·治疗 | 第25-27页 |
2. 下焦湿热型肾癌的体会 | 第27-31页 |
·肾脏功能 | 第27-28页 |
·下焦湿热型肾癌的形成 | 第28-29页 |
·下焦湿热型肾癌的治疗原则 | 第29-30页 |
·立方 | 第30页 |
·方解 | 第30-31页 |
3. 利肾化浊汤的疗效 | 第31-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附表 | 第38-42页 |
知情同意书 | 第42-43页 |
综述 | 第43-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