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 ·生态清洁小流域 | 第10-13页 |
| ·国内外小流域治理研究进展概述 | 第10-11页 |
|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11-12页 |
| ·我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成果 | 第12-13页 |
| ·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修复中的应用 | 第13-17页 |
|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及危害 | 第13-14页 |
| ·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现状 | 第14页 |
| ·我国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措施 | 第14-15页 |
| ·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 ·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治理的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 ·人工湿地在富营养化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 第17-22页 |
| ·人工湿地及其组成 | 第17-18页 |
| ·人工湿地的种类 | 第18-20页 |
| ·人工湿地的净化机理 | 第20-21页 |
| ·人工湿地的植物选择 | 第21-22页 |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页 |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4-28页 |
| ·试验材料 | 第24页 |
| ·试验装置 | 第24-25页 |
| ·试验材料采集及处理 | 第25-26页 |
| ·试验设计 | 第26页 |
| ·湿地植物对不同浓度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研究 | 第26页 |
| ·不同湿地植物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研究 | 第26页 |
| ·测定及分析方法 | 第26-28页 |
|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 第26-27页 |
| ·水样测定指标和分析方法 | 第27页 |
| ·去除率的计算方法 | 第27页 |
| ·数据处理 | 第27-28页 |
| 第3章 不同浓度富营养化处理下四种植物的净化效果 | 第28-38页 |
| ·四种湿生植物的生长状况比较 | 第28页 |
| ·富营养化程度对四种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28-30页 |
| ·不同浓度处理下四种植物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 | 第30-36页 |
| ·不同浓度处理下四种植物对 TP 的净化效果 | 第30-31页 |
| ·不同浓度处理下四种植物对 TN 的净化效果 | 第31-32页 |
| ·不同浓度处理下四种植物对 NH_4~+-N 的净化效果 | 第32-34页 |
| ·不同浓度处理下四种植物对 COD 的净化效果 | 第34-36页 |
| ·小结 | 第36-38页 |
| 第4章 不同植物配植对不同浓度富营养化水的净化效果 | 第38-46页 |
| ·不同植物配植对不同浓度富营养化水的净化效果 | 第38-41页 |
| ·不同植物配植对低浓度污水的净化效果 | 第38-39页 |
| ·不同植物配植对中浓度污水的净化效果 | 第39-40页 |
| ·不同植物配植对高浓度污水的净化效果 | 第40-41页 |
| ·植物配植与单种植物净化效果比较 | 第41-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6-48页 |
| ·结论 | 第46-47页 |
| ·讨论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