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全集编年注释》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绪论 | 第7-9页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研究方法和创新特色 | 第8-9页 |
第一章 《李白全集编年注释》的成书过程 | 第9-17页 |
·安旗先生与李白研究 | 第9-12页 |
·安旗先生结缘文学 | 第9-11页 |
·安旗先生结缘李白 | 第11-12页 |
·编撰缘起 | 第12-14页 |
·编撰小组的团队协作 | 第14-16页 |
·版本情况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李白全集编年注释》的校注情况 | 第17-21页 |
·校勘情况 | 第17-18页 |
·注释情况 | 第18-20页 |
·其它整理工作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李白全集编年注释》的编年研究(上) | 第21-26页 |
·李集编年之难 | 第21-22页 |
·李集编年研究的不断推进 | 第22-26页 |
第四章 《李白全集编年注释》的编年研究(下) | 第26-37页 |
·编年理念 | 第26-33页 |
·抓住政治红线,解读浪漫主义中的社会现实 | 第26-30页 |
·探象征隐喻之意,发比兴寄托之情 | 第30-32页 |
·将文献考订与实地考察相结合 | 第32-33页 |
·编年特色 | 第33-37页 |
·注重细节,由点及面 | 第33-34页 |
·确立原则,一以贯之 | 第34-35页 |
·破旧立新,建一家之言 | 第35-37页 |
结语 《李白全集编年注释》的学术贡献和价值 | 第37-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附录1 手稿、书影等相关图片 | 第43-49页 |
附录2 访谈稿 | 第49-5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