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智能照明控制技术 | 第12-14页 |
| ·照明控制技术的发展 | 第12-13页 |
|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4-15页 |
| 第2章 ZigBee 技术及其协议栈 | 第15-22页 |
| ·ZigBee 技术概述 | 第15-17页 |
| ·ZigBee 技术的起源和发展 | 第15页 |
| ·ZigBee 技术的优点 | 第15-16页 |
| ·ZigBee 技术与其他技术的比较 | 第16-17页 |
| ·ZigBee 协议栈介绍 | 第17-20页 |
| ·物理层 | 第18页 |
| ·媒体访问层(MAC 层) | 第18-19页 |
| ·网络层 | 第19页 |
| ·应用层 | 第19-20页 |
| ·ZigBee 设备类型 | 第20页 |
| ·ZigBee 网络拓扑 | 第20-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3章 系统总体设计 | 第22-25页 |
| ·系统设计原则 | 第22页 |
| ·总体设计方案 | 第22-23页 |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4章 硬件电路的设计 | 第25-41页 |
| ·硬件设计框架 | 第25-26页 |
| ·集中控制器 STM32 模块 | 第26-29页 |
| ·主控制器 STM32F103ZE | 第26-28页 |
| ·STM32 外围电路设计 | 第28页 |
| ·串口模块 | 第28-29页 |
| ·GPRS 模块 | 第29-32页 |
| ·GPRS 模块 MC52iR3 | 第29-30页 |
| ·SIM 卡电路 | 第30-31页 |
| ·GPRS 模块开关电路 | 第31页 |
| ·GPRS 电源电路 | 第31-32页 |
| ·GPRS 模块电平转换电路 | 第32页 |
| ·ZigBee 协调器设计 | 第32-36页 |
| ·ZigBee 芯片的选择 | 第32-33页 |
| ·CC2530 芯片介绍 | 第33-34页 |
| ·CC2530、CC2591 模块电路 | 第34-36页 |
| ·单灯 ZigBee 节点 | 第36-40页 |
| ·电流检测模块 | 第36页 |
| ·人体红外感应模块 | 第36-37页 |
| ·光照强度检测模块 | 第37-38页 |
| ·开关控制模块 | 第38页 |
| ·4×4 的遥控器 | 第38-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5章 软件程序的设计 | 第41-62页 |
| ·程序开发平台与工具 | 第41-44页 |
| ·IAR 开发平台介绍 | 第41-42页 |
| ·keil uvision4 开发平台介绍 | 第42-43页 |
| ·C51RF-3-ZDS 仿真器 | 第43页 |
| ·SmartRF04 Flash Programmer 下载工具 | 第43-44页 |
| ·ZigBee 协议栈 | 第44-46页 |
| ·协议栈介绍 | 第44页 |
| ·操作系统初始化 | 第44-45页 |
| ·操作系统轮询 | 第45-46页 |
| ·STM32 软件设计 | 第46-50页 |
| ·GPRS 通信程序设计 | 第47-50页 |
| ·ZigBee 通信程序设计 | 第50页 |
| ·STM8 软件设计 | 第50页 |
| ·ZigBee 组网 | 第50-53页 |
| ·协调器新建网络过程 | 第51-52页 |
| ·节点加入网络 | 第52-53页 |
| ·ZigBee 应用程序编程 | 第53-61页 |
| ·串口通信 | 第54-57页 |
| ·电流检测 | 第57页 |
| ·继电器开关 | 第57-58页 |
| ·PWM 波产生 | 第58-60页 |
| ·光照强度检测 | 第60页 |
| ·人体红外检测 | 第60-61页 |
| ·通信协议格式 | 第61-62页 |
| 第6章 系统测试及分析 | 第62-68页 |
| ·性能测试 | 第62-64页 |
| ·ZigBee 点对点通信距离测试 | 第62-63页 |
| ·ZigBee 收发数据测试 | 第63-64页 |
| ·PWM 测试 | 第64页 |
| ·实物图 | 第64-68页 |
| ·本设计实物图 | 第64-66页 |
| ·系统其他实物图 | 第66-68页 |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69页 |
| ·本文总结 | 第68页 |
| ·工作展望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 附录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