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我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动态因素需求模型的实证分析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1 绪论第8-15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10页
     ·研究的背景第8-9页
     ·研究的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0-13页
     ·国外文献第10-11页
     ·国内文献第11-13页
   ·本文的主要内容、难点及创新点第13-15页
     ·本文的主要内容第13-14页
     ·论文的创新点第14-15页
2 我国能源强度变动的成因及动态要素需求模型的建立第15-26页
   ·我国能源强度变动的成因分析第15-17页
     ·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化特征第15-16页
     ·我国能源强度变动的成因第16-17页
   ·动态要素需求模型的建立第17-21页
     ·行业层面的数理经济模型第17-20页
     ·能源强度短期和长期变化的原因第20-21页
   ·我国总能源强度变化的分解第21-23页
     ·因素分解模型的介绍第21-22页
     ·因素分解模型的建立第22-23页
   ·联立方程估计方法的介绍第23-26页
     ·广义距估计方法第23-24页
     ·三阶段最小二乘法第24-25页
     ·本文的估计方法第25-26页
3 我国能源强度变动成因的实证分析第26-41页
   ·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第26-29页
     ·分行业总产值及社会总产值第27页
     ·能源消耗量及能源价格指数第27-28页
     ·分行业劳动力投入及其价格指数第28页
     ·分行业物质材料投入及其价格指数第28页
     ·分行业准固定投入第28-29页
   ·动态要素需求模型的实证结果第29-35页
     ·模型的回归结果第29-31页
     ·行业能源强度的短期影响因素分析第31-34页
     ·行业能源强度的长期影响因素分析第34-35页
   ·总能源强度变化的原因分析第35-41页
     ·因素分解模型的结果第35-36页
     ·效率变化的原因分析第36-41页
4 结论和建议第41-46页
   ·研究结论第41-42页
   ·政策建议第42-44页
   ·本文存在的不足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50页
后记第50-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301条款、337条款与中美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争端
下一篇:我国货币政策双重非对称效应实证研究--基于产业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