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水库消落带湿地植被的时空演替模式及其适生机制研究

项目资助第1-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15页
图目录第15-17页
表目录第17-20页
第一章 绪论第20-30页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20-21页
     ·研究背景第20-21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1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1-27页
     ·消落带研究进展第21-22页
     ·湿地植被遥感提取研究进展第22-27页
       ·湿地植被遥感提取的数据源第23页
       ·湿地植被遥感提取的方法第23-25页
       ·湿地植被演替研究进展第25-26页
       ·湿地植被演替的模拟预测第26-27页
     ·存在问题第27页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27-30页
     ·研究目标第27-28页
     ·研究内容第28-29页
     ·研究路线第29-30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资料第30-42页
   ·研究区概况第30-37页
     ·自然地理位置第30-31页
     ·地质地貌第31页
     ·气候气象特征第31-32页
     ·水文特征第32-33页
     ·土壤特征第33页
     ·社会经济第33页
     ·典型湿地植物群落第33-37页
       ·沉水植物群落类型及其组成第34页
       ·浮水植物群落类型及其组成第34页
       ·挺水植物群落类型及其组成第34-35页
       ·湿生植物群落类型及其组成第35页
       ·中生植物群落类型及其组成第35-36页
       ·盐生植物群落类型及其组成第36-37页
   ·数据资料第37-42页
     ·原始数据第37-40页
     ·数据预处理第40-42页
第三章 水库消落带的边岸稳定性判别及分区第42-55页
   ·研究方法第42-45页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第42页
     ·边缘检测技术第42-44页
       ·影像波段选取第42-43页
       ·经典边缘检测算法第43-44页
     ·叠加分析第44-45页
   ·水库消落带边岸的稳定性判别第45-49页
     ·变化探测第45-47页
     ·水位数据第47页
     ·舒缓坡度边岸的稳定性判别第47-49页
   ·水库消落带分区第49-54页
     ·影像波段的选取第49页
     ·边缘检测算法的选取第49-52页
     ·基于叠加分析的水库消落带分区第52-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水库消落带不同生态学组织尺度的湿地植被提取第55-80页
   ·研究方法第55-60页
     ·面向对象分类第55-58页
       ·影像分割第56-57页
       ·影像特征提取第57页
       ·影像对象分类第57-58页
     ·光谱数据一阶导数第58页
     ·包络线去除法第58-59页
     ·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第59页
     ·BP-ANN模型第59-60页
     ·Fisher线性判别分析第60页
   ·不同生态学组织尺度分类体系的制定第60-62页
   ·基于中分辨率影像的水库消落带湿地植被提取第62-69页
     ·图像分割第62-63页
     ·面向对象的影像分类第63-67页
     ·精度验证第67-69页
   ·基于高分辨率影像的水库消落带湿地植被提取第69-72页
     ·图像分割第69-70页
     ·面向对象的挺水植物群落提取第70-71页
     ·精度验证第71-72页
   ·基于野外高光谱数据的水库消落带湿地植被识别第72-79页
     ·光谱特征变量的分析与选择第73-76页
       ·典型湿地植被反射光谱一阶导数计算结果分析第73-74页
       ·典型湿地植被包络线去除光谱特征分析第74-75页
       ·基于光谱特征变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第75-76页
     ·基于选定光谱特征变量的典型湿地植被识别第76-79页
       ·基于BP-ANN模型的典型湿地植被识别第76-77页
       ·基于FLDA的典型湿地植被识别第77-79页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五章 水库消落带湿地植被的时空演替模式分析第80-136页
   ·研究方法第80-84页
     ·景观格局分析第80-82页
     ·CA-Markov模型(元胞自动机-马尔可夫模型)第82-84页
   ·长期出露区湿地植被的时空变化和演替分析第84-104页
     ·湿地植被的时空变化分析第84-96页
       ·湿地植被的面积特征第84-85页
       ·湿地植被的结构特征第85-96页
     ·湿地植被的演替分析第96-104页
       ·湿地植被的转移变化分析第96-100页
       ·湿地植被的动态度分析第100-102页
       ·湿地植被的空间质心变化分析第102-104页
   ·淹水频繁区湿地植被的时空变化和演替分析第104-124页
     ·湿地植被的时空变化分析第104-116页
       ·湿地植被的面积特征第104-106页
       ·湿地植被的结构特征第106-116页
     ·湿地植被的演替分析第116-124页
       ·湿地植被的转移变化分析第116-120页
       ·湿地植被的动态度分析第120-122页
       ·湿地植被的空间质心变化分析第122-124页
   ·基于CA-Markov模型的水库消落带湿地植被预测第124-128页
     ·CA-Markov模型的建立第124-125页
       ·数据转换第124页
       ·研究区CA模型第124-125页
       ·湿地植被类型的转移矩阵和适宜性图集第125页
     ·预测结果及分析第125-128页
       ·2013年预测结果第125-127页
       ·2019年官厅水库消落带湿地植被空间分布格局预测第127-128页
   ·水库消落带不同分区湿地植被的时空演替模式分析第128-132页
     ·长期出露区湿地植被的时空演替模式分析第128-130页
     ·淹水频繁区湿地植被的时空演替模式分析第130-132页
   ·本章小结第132-136页
第六章 水库消落带湿地植被的适生机制分析第136-162页
   ·研究方法第136-141页
     ·光谱数据一阶导数第136页
     ·包络线去除法第136-137页
     ·“三边”参数第137-138页
     ·高光谱植被指数第138-139页
       ·窄波段SR和NDVI第138-139页
       ·前人文献中提及的高光谱植被指数第139页
     ·GAM模型第139-141页
       ·模型原理第139-140页
       ·模型检验第140-141页
   ·水环境梯度下湿地优势植物群落的冠层光谱特征分析第141-145页
     ·典型湿地植被原始光谱特征分析第141-142页
     ·典型湿地植被反射光谱一阶导数计算结果分析第142-144页
     ·典型湿地植被包络线去除光谱特征分析第144-145页
   ·水环境梯度下湿地优势植物群落生化参数的响应第145-154页
     ·含水量对光谱特征的响应第145-151页
       ·不同含水量水平对典型湿地植被光谱的影响第146-147页
       ·含水量对典型湿地植被光谱特征参数的响应模型第147-151页
     ·叶绿素含量对光谱特征的响应第151-154页
       ·不同叶绿素含量水平对典型湿地植被光谱的影响第151-152页
       ·叶绿素含量对典型湿地植被光谱特征参数的响应模型第152-154页
   ·基于GAM模型的水生植被适应性机制分析第154-160页
     ·模型数据准备第154-155页
       ·响应变量第154页
       ·解释变量第154-155页
     ·模型方法第155-157页
       ·建模流程第155-156页
       ·模型检验第156-157页
     ·模型结果分析第157-160页
       ·水生植物空间分布格局分析第157页
       ·水生植被-环境关系模型第157-160页
   ·本章小结第160-162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62-167页
   ·研究结论第162-165页
   ·创新点第165页
   ·研究展望第165-167页
参考文献第167-178页
致谢第178-180页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及发表论文情况第180页

论文共1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义以建利”到“志于道”--孔子思想的渊源
下一篇:基于效益转换的中国湖沼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