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硬玉岩地区钠长石岩的矿物学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引言 | 第11-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6页 |
| ·俯冲带中的流体和物质循环 | 第11-12页 |
| ·硬玉岩的研究简介 | 第12-15页 |
| ·钠长石岩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5-16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7页 |
| ·论文工作量 | 第17-18页 |
| 2 钠长石岩成因概述 | 第18-32页 |
| ·热水沉积成因的钠长石岩 | 第18-19页 |
| ·岩浆成因的钠长石岩 | 第19-21页 |
| ·与中基性岩浆环境有关的钠长石岩 | 第19-20页 |
| ·与碳酸岩有关的钠长石岩 | 第20-21页 |
| ·热液交代成因的钠长石岩 | 第21-24页 |
| ·流体交代花岗岩 | 第21-23页 |
| ·流体交代浅变质岩 | 第23-24页 |
| ·与硬玉岩相关的钠长石岩 | 第24-32页 |
| 3 缅甸硬玉岩地区的地质背景 | 第32-37页 |
| 4 缅甸地区钠长石岩的矿物学研究 | 第37-53页 |
| ·测试方法 | 第37页 |
| ·岩相学及矿物化学 | 第37-53页 |
| ·钠长石 | 第37-42页 |
| ·钠沸石 | 第42-43页 |
| ·硬玉 | 第43-44页 |
| ·绿辉石和透辉石 | 第44-48页 |
| ·闪石类矿物 | 第48-49页 |
| ·针钠钙石 | 第49-51页 |
| ·钠长石岩中的含钡和锶的矿物 | 第51-53页 |
| 5 缅甸钠长石岩的流体包裹体 | 第53-59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53页 |
| ·测试方法 | 第53-54页 |
| ·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54-59页 |
| ·显微拉曼光谱测试 | 第54-55页 |
| ·四级质谱仪测试 | 第55-56页 |
| ·离子色谱分析 | 第56页 |
| ·与硬玉岩中流体包裹体的对比 | 第56-59页 |
| 6 不同外观钠长石岩的结构与显微构造 | 第59-65页 |
| ·测试方法 | 第59-60页 |
| ·原生结构 | 第60页 |
| ·变形重结晶结构 | 第60-65页 |
| ·晶体优选定向 | 第60-61页 |
| ·机械双晶 | 第61-62页 |
| ·亚颗粒 | 第62页 |
| ·锯齿状高角度缝合边 | 第62-63页 |
| ·恢复结构 | 第63-65页 |
| 7 俯冲带中钠质流体的来源 | 第65-68页 |
| 8 缅甸钠长石岩的形成 | 第68-73页 |
| ·钠长石岩的成因 | 第68-70页 |
| ·缅甸钠长石岩形成的温度压力 | 第70-71页 |
| ·钠长石岩中透辉石的来源 | 第71-73页 |
| 9 从构造角度思考成玉作用 | 第73-77页 |
| ·太公—密支那洋的形成演化 | 第73-74页 |
| ·印缅山脉洋的形成演化 | 第74页 |
| ·实皆走滑断裂带的形成和发展 | 第74-77页 |
| 10 宝石学意义探讨 | 第77-80页 |
| ·矿物成分对钠长石玉质量的影响 | 第77-78页 |
| ·结构对钠长石玉质量的影响 | 第78-80页 |
| 11 结论 | 第80-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104页 |
| 致谢 | 第104-105页 |
| 附录 个人简历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