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贵重金属论文--银论文

太行山中段银钼成矿系统结构及其深部找矿远景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1 前言第11-22页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第11页
   ·研究现状第11-19页
     ·钼矿床研究现状第11-16页
     ·角砾岩型矿床研究现状第16-17页
     ·本区研究现状第17-19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9-20页
     ·研究思路第19页
     ·研究方法第19-20页
   ·主要实物工作量第20-22页
2 区域地质背景第22-27页
   ·基底地质第23-24页
   ·岩浆岩第24-25页
   ·构造第25-26页
   ·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及矿产第26-27页
3 秋卜洞银矿成矿地质背景与矿床地质特征第27-56页
   ·成矿地质背景第27-29页
     ·地层第27-29页
     ·岩浆岩第29页
     ·构造第29页
   ·隐爆角砾岩体特征第29-40页
     ·隐爆角砾岩体的地质特征第29-32页
     ·隐爆角砾岩的岩石学特征第32-34页
     ·角砾的特征第34-38页
     ·胶结物的特征第38-40页
     ·小结第40页
   ·矿床地质特征第40-56页
     ·矿体特征第40-41页
     ·矿石特征第41-44页
     ·成矿期次与成矿阶段第44-46页
     ·围岩蚀变第46-56页
4 阎家沟钼矿成矿地质背景与矿床地质特征第56-65页
   ·成矿地质背景第56-60页
     ·基底变质岩第57-58页
     ·岩浆岩第58-60页
     ·构造第60页
   ·矿床地质特征第60-65页
     ·矿体特征第60-61页
     ·矿石特征第61-63页
     ·成矿阶段第63-64页
     ·围岩蚀变第64-65页
5 黄铁矿成因矿物学第65-86页
   ·产出特征第65页
   ·成分标型第65-72页
     ·样品采集与测试方法第66页
     ·微量元素第66-69页
     ·稀土元素第69-72页
   ·同位素矿物学第72-86页
     ·样品采集与测试方法第72-74页
     ·硫同位素特征第74-78页
     ·铅同位素特征第78-83页
     ·氦氩同位素特征第83-86页
6 石英与碳酸盐成因矿物学第86-100页
   ·石英的产出特征第86-87页
   ·石英热释光标型第87-90页
     ·测试原理第87页
     ·测试方法与结果第87-88页
     ·讨论第88-90页
   ·石英流体包裹体第90-96页
     ·样品采集及测试条件第90页
     ·流体包裹体特征第90-94页
     ·均一温度第94页
     ·盐度、密度、压力与成矿深度第94-96页
   ·氢氧同位素第96-97页
     ·样品处理与分析测试第96页
     ·测试结果与讨论第96-97页
   ·碳酸盐矿物产出特征第97-98页
   ·碳氧同位素第98-100页
     ·测试方法与结果第98页
     ·碳氧同位素示踪第98-100页
7 矿物年代学研究第100-110页
   ·锆石 U-PB 同位素年代学第100-105页
     ·样品采集与形态标型特征第100页
     ·测试方法第100-101页
     ·测试结果及讨论第101-105页
   ·黄铁矿 RB-SR 同位素年代学第105-106页
     ·样品采集与测试方法第105页
     ·测试结果及讨论第105-106页
   ·辉钼矿 RE-OS 同位素年代学第106-108页
     ·样品采集与测试方法第106-107页
     ·测试结果及讨论第107-108页
   ·小结第108-110页
8 矿床成因与深部找矿远景研究第110-125页
   ·成岩成矿年代学第110-111页
   ·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流体性质第111-116页
     ·黄铁矿微量元素特征第111-112页
     ·同位素特征第112-116页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第116-117页
     ·成矿温度第116-117页
     ·成矿压力第117页
   ·成矿深度第117页
   ·矿床成因模式第117-120页
   ·矿化富集标志第120-121页
     ·地貌学标志第120页
     ·地质学标志第120-121页
     ·矿物学标志第121页
   ·深部成矿远景研究第121-125页
     ·地质特征第121-122页
     ·地球物理特征第122-124页
     ·矿物学特征第124-125页
主要结论第125-128页
致谢第128-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42页
附录第142-154页
附件第154-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勘探工程数字地质编录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滇西哀牢山造山带金成矿作用地球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