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改则县北热那错地区下—中侏罗统构造变形特征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研究区地理位置 | 第9-10页 |
|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完成工作量及创新点 | 第15-17页 |
| ·完成工作量 | 第15页 |
| ·论文的创新成果 | 第15-17页 |
| 2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7-39页 |
| ·大地构造背景 | 第17页 |
| ·地层 | 第17-26页 |
| ·二叠系 | 第18-20页 |
| ·三叠系 | 第20-22页 |
| ·侏罗系 | 第22-23页 |
| ·白垩系 | 第23-24页 |
| ·新近系 | 第24页 |
| ·第四系 | 第24-26页 |
| ·构造 | 第26-34页 |
| ·中二叠世构造层(P2) | 第26-28页 |
| ·晚三叠世构造层(T3) | 第28-31页 |
| ·早-中侏罗世构造层(J1-2) | 第31-33页 |
| ·早白垩世构造层(K1) | 第33页 |
| ·新近纪构造层(N) | 第33-34页 |
| ·岩浆岩 | 第34-37页 |
| ·侵入岩 | 第34-35页 |
| ·火山岩 | 第35-37页 |
| ·变质岩 | 第37-39页 |
| ·区域变质岩 | 第37页 |
| ·接触变质岩 | 第37-38页 |
| ·动力变质岩 | 第38-39页 |
| 3 下-中侏罗统构造变形特征 | 第39-50页 |
| 4 区域构造演化 | 第50-52页 |
| 5 结论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 附录 | 第57页 |
| 教育经历 | 第57页 |
| 实习培训经历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