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选题来源与背景 | 第8页 |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1-13页 |
第2章 微博问政的兴起和发展 | 第13-19页 |
·微博问政的兴起 | 第13-15页 |
·国外微博问政 | 第13-14页 |
·国内微博问政 | 第14-15页 |
·“两会”微博和微博问政 | 第15-16页 |
·我国微博问政的兴起动因 | 第16-19页 |
·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 | 第16-17页 |
·民主政治的推进和政治理念的转变 | 第17-18页 |
·政府的服务功能提升 | 第18-19页 |
第3章 2010 年“两会”微博问政调查 | 第19-29页 |
·问政主体 | 第19-22页 |
·参会代表 | 第19-20页 |
·记者、传统媒体 | 第20-21页 |
·普通网民 | 第21-22页 |
·问政内容 | 第22-24页 |
·“两会”见闻 | 第22-23页 |
·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的介绍 | 第23页 |
·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的讨论 | 第23-24页 |
·传播方式 | 第24-27页 |
·“#”内容标签 | 第24-25页 |
·“@”信息定向 | 第25页 |
·与个人博客链接 | 第25-26页 |
·转发功能 | 第26-27页 |
·“两会”微博的时间跨度 | 第27-29页 |
第4章 2010 年“两会”微博分析 | 第29-40页 |
·“两会”微博问政的优势 | 第29-34页 |
·有利于民主参与政治 | 第29-30页 |
·弥补传统媒体的“关注缺失” | 第30-31页 |
·传播主体去中心化 | 第31-32页 |
·进入门槛低 | 第32-33页 |
·传播进入全时性新闻时代 | 第33-34页 |
·“两会”微博问政的缺失 | 第34-38页 |
·精英问政而非全民问政 | 第34-35页 |
·鲜见真正有价值的议题 | 第35-36页 |
·时间跨度上缺乏延续性 | 第36-37页 |
·互动性不强 | 第37-38页 |
·2010 年“两会”微博问政研究结论 | 第38-40页 |
第5章 “两会”微博问政的发展前景 | 第40-47页 |
·由“围观”政治到参与问政 | 第40-45页 |
·由信息单向发布到意见双向交流 | 第45页 |
·由个体自发无序到政府规制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附录:人民网和新浪网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的两会微博统计 | 第49-52页 |
注释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