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建设论文--思想建设论文

抗日根据地社会救助事业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前言第8-13页
   ·本课题研究现状第8-11页
     ·论著方面第8-9页
     ·论文方面第9-11页
   ·本论文研究意义第11页
     ·理论意义第11页
     ·实践意义第11页
   ·本论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11-13页
     ·研究的重点、难点第11页
     ·创新点第11-13页
第二章 抗日根据地社会救助概念界定及其必要性第13-17页
   ·社会救助概念界定和主要救助对象第13-15页
     ·社会救助概念界定第13-14页
     ·抗日根据地社会救助的主要对象第14-15页
   ·抗日根据地开展社会救助工作的必要性第15-17页
第三章 抗日根据地社会救助事业的历史考察第17-36页
   ·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救助第17-23页
     ·陕甘宁边区社会救助机构设置第17-18页
     ·陕甘宁边区社会救助内容第18-23页
   ·山东抗日根据地社会救助第23-29页
     ·山东抗日根据地救助机构设置第23-24页
     ·山东抗日根据地社会救助内容第24-29页
   ·华中抗日根据地社会救助第29-36页
     ·华中抗日根据地社会救助机构设置第30页
     ·华中抗日根据地社会救助第30-36页
第四章 抗日根据地社会救助的经验及现实启示第36-46页
   ·抗日根据地社会救助的特点第36-40页
     ·具有鲜明的“战时社会救助”的特点并且与政治紧密联系第36页
     ·充分发挥了政府和社会两个方面的救助功能和积极性第36-37页
     ·放赈与自救相结合并以生产自救为主第37-38页
     ·从实际出发并坚持灵活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第38-39页
     ·救助思想以及救助手段先进第39-40页
   ·抗日根据地社会救助的意义第40-43页
     ·战胜灾荒并挽救了大批灾难民第40页
     ·促进了根据地农业以及副业的发展第40-41页
     ·引发思想解放并起到了移风易俗的作用第41页
     ·提高了党的影响并建立了团结互助的新型社会关系第41-42页
     ·克服了许多群众的悲观失望情绪并调动了广大贫苦大众的抗日积极性第42页
     ·为以后解放战争乃至新中国建立后的社会救助事业的建立积累了宝贵经验第42-43页
   ·抗日根据地社会救助对当今社会救助事业的启示第43-46页
     ·维护社会稳定和保证政权巩固是社会救助的出发点第43页
     ·设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良性的救助体系是社会救助工作的基础第43-44页
     ·政府和社会通力合作是社会救助工作的推动力第44页
     ·树立公平正义理念是社会救助应有之义第44-45页
     ·立足社会实际并坚持与经济状况相适应是内在特点第45-46页
总结与展望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51-52页
致谢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周恩来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论贡献
下一篇:社会资本视角下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