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对《伤寒杂病论》小柴胡类方方证规律的研究
目录 | 第1-9页 |
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综述 | 第13-26页 |
综述一:国内方证相应研究进展综述 | 第13-19页 |
综述二:循证中医学及其在中医文献整理中的应用 | 第19-26页 |
第一部分 研究概述 | 第26-36页 |
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研究思路 | 第26页 |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2. 研究样本采集与数据准备 | 第27-33页 |
·样本数据来源 | 第27-28页 |
·医案纳入标准 | 第28-29页 |
·数据准备 | 第29-32页 |
·数据库的建立 | 第32-33页 |
·数据库质量控制 | 第33页 |
3. 研究方法 | 第33-36页 |
·传统文献研究方法 | 第33页 |
·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方法 | 第33-36页 |
第二部分 小柴胡类方原文研究 | 第36-47页 |
1. 《伤寒杂病论》相关条文分类整理 | 第36-39页 |
·小柴胡汤 | 第36-38页 |
·柴胡桂枝汤 | 第38页 |
·柴胡桂枝干姜汤 | 第38页 |
·大柴胡汤 | 第38页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 第38-39页 |
·柴胡加芒硝汤 | 第39页 |
2. 小柴胡汤方证数据统计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3. 《伤寒杂病论》小柴胡类方方证数据挖掘研究 | 第40-47页 |
·相关数据统计结果 | 第40-43页 |
·《伤寒杂病论》小柴胡类方症状因子分析 | 第43-47页 |
第三部分 古代医案中小柴胡类方方证数据挖掘研究 | 第47-56页 |
1. 数据统计结果 | 第47-49页 |
·古代医案中小柴胡类方主治病证统计 | 第47页 |
·古代医案小柴胡类方症状统计 | 第47-48页 |
·古代医案小柴胡类方常用药物统计 | 第48-49页 |
2. 古代医案小柴胡类方因子分析结果 | 第49-52页 |
·古代医案小柴胡类方症状因子分析结果 | 第49-50页 |
·古代医案小柴胡类方用药因子分析 | 第50-52页 |
3. 古代医案小柴胡类方聚类分析结果 | 第52-55页 |
·古代医案小柴胡类方主要症状聚类分析结果 | 第52-53页 |
·古代医案小柴胡类方常用药物聚类分析结果 | 第53-55页 |
4 古代医案小柴胡类方的关联规则分析 | 第55-56页 |
·古代医案小柴胡类方中症状之间的关联分析 | 第55-56页 |
第四部分 现代医案中小柴胡类方方证数据挖掘研究 | 第56-99页 |
1. 现代医案中小柴胡汤方证数据挖掘研究 | 第56-65页 |
·现代医案中小柴胡汤方证相关数据统计结果 | 第56-58页 |
·现代医案中小柴胡汤方证相关数据挖掘结果 | 第58-65页 |
2. 现代医案中大柴胡汤方证数据挖掘研究 | 第65-74页 |
·现代医案中大柴胡汤方证相关数据统计结果 | 第65-67页 |
·现代医案中大柴胡汤方证相关数据挖掘结果 | 第67-74页 |
3 现代医案中柴胡桂枝汤方证数据挖掘研究 | 第74-82页 |
·现代医案中柴胡桂枝汤方证相关数据统计结果 | 第74-76页 |
·现代医案中柴胡桂枝汤方证相关数据挖掘结果 | 第76-82页 |
4. 现代医案中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数据挖掘研究 | 第82-90页 |
·现代医案中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相关数据统计结果 | 第82-85页 |
·现代医案中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相关数据挖掘结果 | 第85-90页 |
5. 现代医案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数据挖掘研究 | 第90-99页 |
·现代医案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相关数据统计结果 | 第90-92页 |
·现代医案中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相关数据挖掘结果 | 第92-99页 |
第五部分 讨论 | 第99-119页 |
1. 小柴胡类方方药规律研究 | 第99-108页 |
·小柴胡类方组方常用药物研究 | 第99-104页 |
·《伤寒杂病论》小柴胡类方方义研究 | 第104-106页 |
·古今医案中小柴胡类方常用加味药物研究 | 第106-108页 |
2. 小柴胡类方对应病证规律研究 | 第108-117页 |
·小柴胡类方证常见症状研究 | 第108-112页 |
·小柴胡类方治疗常见疾病种类的研究 | 第112-114页 |
·小柴胡类方主证及病机分析 | 第114-117页 |
3. 少阳病的实质 | 第117-119页 |
结语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3页 |
附录 | 第123-124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4-125页 |
致谢 | 第125-126页 |
作者简介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