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油田化子坪油区长6油层组MEOR技术菌种优选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技术路线 | 第13页 |
·完成主要工作量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概述 | 第15-27页 |
·微生物采油的作用机理 | 第15-18页 |
·直接作用 | 第15-16页 |
·间接作用 | 第16-18页 |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 第18-19页 |
·微生物单井吞吐技术 | 第18页 |
·微生物驱油技术 | 第18-19页 |
·微生物清蜡技术 | 第19页 |
·微生物调剖技术 | 第19页 |
·微生物采油技术的优点 | 第19-20页 |
·MEOR 技术应用的油藏筛选标准 | 第20-24页 |
·微生物采油在低渗透油田中的应用 | 第24-25页 |
·采油微生物筛选的原则与方法 | 第25-27页 |
·筛选原则 | 第25-26页 |
·菌种筛选方法与步骤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化子坪油区油藏地质概况 | 第27-39页 |
·地质构造特征 | 第28-32页 |
·构造特征 | 第28-29页 |
·地层特征 | 第29-32页 |
·储层特征及评价 | 第32-39页 |
·岩石学特征 | 第32-33页 |
·孔隙结构特征 | 第33-34页 |
·物性特征 | 第34-35页 |
·流体性质 | 第35页 |
·渗流特征 | 第35-37页 |
·油藏温压系统及其评价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提高采收率菌种的筛分与鉴定 | 第39-57页 |
·试验材料 | 第39-41页 |
·样品来源 | 第39页 |
·试验试剂 | 第39-40页 |
·试验仪器 | 第40页 |
·培养基配方 | 第40-41页 |
·菌种的分离纯化 | 第41-43页 |
·培养基的制备 | 第41页 |
·菌种的富集 | 第41-42页 |
·菌种分离 | 第42页 |
·菌种纯化 | 第42-43页 |
·菌种的筛选 | 第43-49页 |
·菌种初筛 | 第43-45页 |
·菌种复筛 | 第45-49页 |
·菌种对油藏的适应性 | 第49-53页 |
·温度的适应性 | 第50-51页 |
·pH 适应性 | 第51-52页 |
·矿化度适应性 | 第52-53页 |
·菌种鉴定 | 第53-56页 |
·菌种的形态观察 | 第53-54页 |
·16SrDNA 序列分析 | 第54-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采油微生物的性能评价及机理分析 | 第57-65页 |
·试验仪器和材料 | 第57-58页 |
·试验仪器 | 第57页 |
·试验材料 | 第57-58页 |
·性能评价 | 第58-63页 |
·原油粘度的变化 | 第58-59页 |
·培养液 pH 的变化 | 第59页 |
·原油组分的变化 | 第59-62页 |
·菌体对孔隙通道的作用 | 第62-63页 |
·GC3、G1 菌种作用机理分析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