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芝胞内糖肽液体发酵及提取工艺的优化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 ·云芝概述 | 第9-11页 | 
| ·云芝的分类及学名 | 第9页 | 
| ·云芝的形态特征 | 第9页 | 
| ·云芝的分布 | 第9-10页 | 
| ·云芝的人工培养 | 第10-11页 | 
| ·云芝胞内糖肽研究概述 | 第11-15页 | 
| ·云芝胞内糖肽的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 ·云芝胞内糖肽的提取 | 第13页 | 
| ·云芝胞内糖肽的理化性质、组成及分子量 | 第13-14页 | 
| ·云芝胞内糖肽的主要生物活性 | 第14-15页 | 
| ·药食用菌液态发酵优化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 ·传统优化法 | 第15页 | 
| ·添加天然产物提取物 | 第15-16页 | 
| ·补料分批发酵 | 第16页 | 
| ·pH 控制 | 第16页 | 
| ·溶氧控制 | 第16页 | 
| ·立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6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云芝菌株的鉴定及筛选 | 第18-31页 | 
| ·引言 | 第18页 | 
| ·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 ·菌株 | 第18页 | 
| ·主要试剂和试剂盒 | 第18页 | 
| ·主要仪器 | 第18-19页 | 
| ·实验方法 | 第19-22页 | 
| ·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 第19-20页 | 
|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 第20-21页 | 
| ·生物量的测定 | 第21页 | 
| ·胞内糖肽产量的测定 | 第21页 | 
| ·胞内糖肽分子量分布的测定 | 第21页 | 
| ·胞内糖肽总糖含量的测定 | 第21-22页 | 
| ·胞内糖肽肽含量的测定 | 第22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22-30页 | 
| ·菌株的分子鉴定 | 第22-25页 | 
| ·菌株平板形态观察与生长比较 | 第25-26页 | 
| ·菌株发酵性能的比较 | 第26-27页 | 
| ·菌株胞内糖肽的比较 | 第27-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云芝菌丝体及胞内糖肽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31-43页 | 
| ·引言 | 第31页 | 
| ·实验材料 | 第31-32页 | 
| ·菌株 | 第31页 | 
| ·主要试剂 | 第31页 | 
| ·主要仪器 | 第31-32页 | 
|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 第32页 | 
| ·生物量的测定 | 第32页 | 
| ·胞内糖肽产量的测定 | 第32-33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33-42页 | 
| ·种子培养基的筛选 | 第33页 | 
|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 第33-39页 | 
| ·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39-41页 | 
| ·添加植物油对发酵的影响 | 第41页 | 
| ·发酵优化前后产量的比较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云芝胞内糖肽性质及提取工艺的初步研究 | 第43-56页 | 
| ·引言 | 第43页 | 
| ·实验材料 | 第43-44页 | 
| ·胞内糖肽及菌粉 | 第43页 | 
| ·主要试剂 | 第43页 | 
| ·主要仪器 | 第43-44页 | 
|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 ·颜色反应 | 第44页 | 
| ·总糖含量的测定 | 第44页 | 
| ·肽含量的测定 | 第44页 | 
| ·分子量分布的测定 | 第44页 | 
| ·红外图谱分析 | 第44页 | 
| ·单糖组成分析 | 第44页 | 
| ·氨基酸组成分析 | 第44-45页 | 
| ·微波法制备胞内糖肽 | 第45页 | 
| ·热水浸提法制备胞内糖肽 | 第4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4页 | 
| ·胞内糖肽性质的初步研究 | 第45-50页 | 
| ·两种提取工艺比较的初步研究 | 第50-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 主要结论 | 第56-57页 | 
| 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64页 | 
| 附录 B: 菌株相关序列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