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体系建立设计思路和框架结构 | 第12-14页 |
·设计思路 | 第12-13页 |
·框架结构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相关理论及存在的问题 | 第15-26页 |
·相关理论 | 第15-20页 |
·教学质量 | 第15-16页 |
·课堂教学质量 | 第16-17页 |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 第17-18页 |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功能 | 第18-20页 |
·相关问题及改进办法 | 第20-26页 |
·存在“同质性”问题 | 第21页 |
·评价主体缺乏主观参与和客观约束 | 第21-23页 |
·指标体系过于程序化又缺乏动态发展指标 | 第23-24页 |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宏观指导与微观量化问题 | 第24页 |
·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不注重教师的申诉和自评问题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和内容 | 第26-34页 |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规则 | 第26-28页 |
·适用性规则 | 第26页 |
·导向性规则 | 第26-27页 |
·多元性规则 | 第27页 |
·独立性规则 | 第27页 |
·可操作性规则 | 第27-28页 |
·课堂教学质量校内外评价 | 第28-31页 |
·校内评价 | 第28-30页 |
·校外评价 | 第30-31页 |
·以邯郸学院——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课堂教学评价为构建模板 | 第31-34页 |
·邯郸学院简介 | 第31-32页 |
·以邯郸学院课堂教学为模板的特点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实例研究 | 第34-61页 |
·层次分析法的概述 | 第34-38页 |
·层次分析法概念 | 第34页 |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分析和操作步骤 | 第34-38页 |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型构建的实例 | 第38-54页 |
·建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层次模型 | 第38页 |
·根据层次结构模型,建立专家代表打分表 | 第38页 |
·评价权重的确定 | 第38-54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54-56页 |
·模糊评价法概念 | 第54页 |
·模糊评价操作步骤 | 第54-56页 |
·模糊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56-61页 |
·建立模糊评价集 | 第57-58页 |
·一级综合评价 | 第58-59页 |
·二级综合评价 | 第59-60页 |
·综合评价 | 第60-61页 |
第五章 程序设计 | 第61-69页 |
·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61-62页 |
·主界面及框架 | 第62-63页 |
·学生模块 | 第63-65页 |
·教师模块 | 第65-68页 |
·管理模块 | 第68-69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69-71页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69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附录 | 第74-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