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非整倍体产生的原因 | 第10-12页 |
·非整倍体的创建方法 | 第12-14页 |
·多倍体自交或多倍体与二倍体杂交 | 第12-13页 |
·原生质体融合 | 第13-14页 |
·非整倍的鉴定 | 第14-17页 |
·形态学鉴定 | 第14-15页 |
·细胞学鉴定 | 第15-16页 |
·同工酶鉴定 | 第16页 |
·分子标记鉴定 | 第16-17页 |
·原位杂交检测 | 第17页 |
·非整体的应用 | 第17-22页 |
·培育新品种 | 第18页 |
·基因定位 | 第18-19页 |
·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和物种的起源进化 | 第19-20页 |
·非整倍体对基因组和染色体稳定性以及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20-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7页 |
·实验材料与实验策略 | 第22-23页 |
·试剂配置 | 第23-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7页 |
·植株快繁(在超净工作台上) | 第24-25页 |
·植株秋水仙素加倍处理 | 第25页 |
·茎尖培养(超净工作台上完成) | 第25页 |
·流式细胞仪鉴定加倍植株和F1代植株倍性 | 第25-26页 |
·子房和花药的取材及保存 | 第26页 |
·染色体制片及观察 | 第26页 |
·花粉的可育性 | 第26-2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41页 |
·大白菜组织培养和秋水仙素加倍研究 | 第27-30页 |
·三倍体、四倍体和嵌合体的鉴定 | 第30-32页 |
·F1代植株倍性分析以及表型分析 | 第32-37页 |
·F1代植株倍性原因的分析 | 第37-39页 |
·F2代植株倍性的分析 | 第39-41页 |
4 讨论 | 第41-44页 |
·影响组织培养的因素 | 第41页 |
·多倍体的减数分裂 | 第41-42页 |
·影响非整倍体活性的因素 | 第42-44页 |
5. 参考文献 | 第44-60页 |
6. 附录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