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8页 |
一、问题的提出与意义 | 第7-8页 |
二、研究的“学术史” | 第8-16页 |
三、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 第16-18页 |
第一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媒介环境 | 第18-31页 |
第一节 延安的历史文化环境 | 第18-23页 |
一、延安角色的历史转变 | 第18-20页 |
二、延安的社会文化结构 | 第20-22页 |
三、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及其转向 | 第22-23页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报刊系统的恢复重建 | 第23-27页 |
一、党报的恢复调整 | 第23-26页 |
二、延安的报刊生态 | 第26-27页 |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早期党报的思想传统 | 第27-31页 |
一、中国共产党党报思想的来源 | 第28页 |
二、中国共产党早期党报实践的思想脉络 | 第28-30页 |
三、中国共产党早期党报思想主要内容 | 第30-31页 |
第二章 党报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解放日报》改版 | 第31-46页 |
第一节 改版的政治动因 | 第31-36页 |
一、改版的政治背景 | 第31-33页 |
二、博古主持下的《解放日报》 | 第33-36页 |
第二节 改版的运作过程 | 第36-41页 |
一、改版中的互动 | 第36-39页 |
二、党报经验的积累 | 第39-41页 |
第三节 改版的联动效应 | 第41-46页 |
一、边区报纸的整风 | 第41-43页 |
二、《新华日报》的改版 | 第43-46页 |
第三章 党报理论的形成路径分析 | 第46-57页 |
第一节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学材料 | 第46-51页 |
一、统计说明 | 第46-47页 |
二、主要数据分析 | 第47-51页 |
第二节 党报理论的文本分析 | 第51-57页 |
一、中国共产党新闻学探讨群体 | 第51-55页 |
二、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的形成路径 | 第55-57页 |
第四章 党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再探讨 | 第57-68页 |
第一节 回到新闻本源 | 第57-60页 |
一、“新闻本源”的出场 | 第57-58页 |
二、文本的历史语境 | 第58-60页 |
三、思想价值 | 第60页 |
第二节 全党来办报 | 第60-64页 |
一、办报思路的差异 | 第61-63页 |
二、如何全党办报 | 第63-64页 |
三、全党办报的传播特点 | 第64页 |
第三节 做人民公仆 | 第64-68页 |
一、延安记者的遭遇 | 第64-66页 |
二、重塑记者观 | 第66-68页 |
结语 | 第68-73页 |
附录 | 第73-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