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对象确立 | 第8-9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第三节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第四节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秸秆材料与建筑空间建构 | 第13-20页 |
第一节 秸秆作为建筑材料 | 第13-16页 |
一、 秸秆的概念 | 第13页 |
二、 秸秆的种类和性质 | 第13-14页 |
三、 秸秆作为建筑材料的可能性 | 第14-16页 |
第二节 空间的建构与建造 | 第16-17页 |
一、 建构的概念 | 第16-17页 |
二、 建造的概念 | 第17页 |
三、 空间建构与空间建造的关联 | 第17页 |
第三节 秸秆与建筑 | 第17-19页 |
一、 秸秆建筑的概念 | 第17页 |
二、 发展秸秆建筑的必要性 | 第17-19页 |
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秸秆材料在建筑空间建构中的应用概况 | 第20-40页 |
第一节 来自材料学领域的开发 | 第20-25页 |
一、 国外秸秆材料的开发 | 第20-21页 |
二、 国内秸秆材料的开发 | 第21-23页 |
三、 开发实例——OSSB 定向结构麦秸板 | 第23-25页 |
第二节 来自建筑学领域的应用 | 第25-35页 |
一、 国外秸秆建筑的应用 | 第25-30页 |
三、 国内秸秆建筑的应用 | 第30-32页 |
四、 应用实例——2010 上海世博会“万科馆” | 第32-35页 |
第三节 来自设计学领域的应用 | 第35-38页 |
一、 国外秸秆产品的应用 | 第35-37页 |
二、 国内秸秆产品的现状 | 第37页 |
三、 应用实例——2011 上海国际室内设计节“麦田@W3K2”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秸秆材料在建筑空间建构中的优势分析 | 第40-62页 |
第一节 秸秆材料的优势 | 第40-42页 |
一、 材料的自然性 | 第40页 |
二、 类型的多样性 | 第40-41页 |
三、 加工的简便性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建筑空间建构的优势 | 第42-58页 |
一、 材料的具体呈现 | 第42-45页 |
二、 结构的合理搭配 | 第45-49页 |
三、 构造的直观表达 | 第49-52页 |
四、 建造的诗意表现 | 第52-58页 |
第三节 秸秆建筑空间的优势 | 第58-61页 |
一、 空间的生态性 | 第58-59页 |
二、 空间的亲切感 | 第59-61页 |
三、 空间的地域性 | 第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秸秆材料在建筑空间建构中的局限分析 | 第62-69页 |
第一节 秸秆材料的局限 | 第62-64页 |
一、 材料的防水性 | 第62页 |
二、 材料的阻燃性 | 第62页 |
三、 解决办法 | 第62-64页 |
第二节 秸秆建筑空间的局限 | 第64-65页 |
一、 空间规模的有限性 | 第64-65页 |
二、 空间组合的单一性 | 第65页 |
三、 解决办法 | 第65页 |
第三节 秸秆建筑的局限 | 第65-68页 |
一、 社会认知程度不高 | 第66页 |
二、 建筑规范尚未健全 | 第66-67页 |
三、 解决办法 | 第67-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秸秆材料在建筑空间建构中的实验研究 | 第69-127页 |
第一节 实验的目标与方法 | 第69-70页 |
一、 实验的目标 | 第69页 |
二、 实验的方法 | 第69-70页 |
第二节 实验的课题与主题 | 第70-79页 |
一、 坐具——材料真实性 | 第71-73页 |
二、 墙体——空间透明性 | 第73-75页 |
三、 秸秆屋——空间建造性 | 第75-77页 |
四、 青年公寓——空间设计与建造 | 第77-79页 |
第三节 青年公寓实验的设计表述 | 第79-99页 |
一、 从表述开始 | 第79-80页 |
二、 场地环境的分析 | 第80页 |
三、 设计概念的确立 | 第80-84页 |
四、 秸秆材料的选用 | 第84-85页 |
五、 空间形态的生成 | 第85-90页 |
六、 表皮覆层的围透 | 第90-92页 |
七、 结构形式的配置 | 第92-95页 |
八、 构造细部的处理 | 第95-99页 |
第四节 青年公寓实验的模拟仿真 | 第99-103页 |
一、 从表述到仿真 | 第99页 |
二、 设计工具的变化 | 第99-100页 |
三、 三维建模的过程 | 第100-103页 |
四、 虚拟模型的意义 | 第103页 |
第五节 青年公寓实验的现实建造 | 第103-111页 |
一、 从仿真到建造 | 第104页 |
二、 单元部件的分类 | 第104-106页 |
三、 系统模块的集成 | 第106-108页 |
四、 现场组装的程序 | 第108-111页 |
第六节 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 第111-126页 |
一、 实验的结果 | 第112-125页 |
二、 实验的分析 | 第125-126页 |
小结 | 第126-127页 |
结论 | 第127-129页 |
第一节 秸秆建筑空间建构实验的意义 | 第127-128页 |
第二节 对秸秆建筑空间应用的反思与展望 | 第128-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2页 |
致谢 | 第132-133页 |
作者简介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