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逸与沉重--中国新时期“黑色幽默”小说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我说“黑色幽默”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幽默理论关键词 | 第13-19页 |
| ·幽默(HUMOUR) | 第13-15页 |
| ·西方的幽默 | 第13-14页 |
| ·中国字“幽默” | 第14-15页 |
| ·“黑色幽默”的昨天、今天、明天 | 第15-19页 |
| ·银色幽默 | 第15页 |
| ·铅色幽默 | 第15-16页 |
| ·黑色幽默 | 第16-19页 |
| 第三章 中国新时期黑色幽默小说的外部观照 | 第19-35页 |
| ·浓墨重彩的政治世界 | 第19-28页 |
| ·“十七年”文学中的理性与激情 | 第19-22页 |
| ·政治狂欢下的文学样板 | 第22-23页 |
| ·新时期文学的突出重围 | 第23-28页 |
| ·作者的否定与危机意识 | 第28-29页 |
| ·任重道远的写实主义 | 第29-35页 |
| ·写实主义传统的承袭 | 第30-31页 |
| ·写实主义传统的超越 | 第31-35页 |
| 第四章 中国新时期黑色幽默小说的内部探究 | 第35-55页 |
| ·声音层面 | 第35-39页 |
| ·反复 | 第35-37页 |
| ·冬天叙述 | 第37-39页 |
| ·意义层面 | 第39-45页 |
| ·反讽 | 第39-43页 |
| ·隐喻 | 第43-45页 |
| ·世界层面 | 第45-49页 |
| ·象征化 | 第45-46页 |
| ·狂欢化 | 第46-49页 |
| ·形而上层面 | 第49-55页 |
| ·悖论怪圈 | 第49-51页 |
| ·逻辑游戏 | 第51-55页 |
| 结语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 致谢 | 第59-6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