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汉江上游、黄河中游沉积学研究成果 | 第14-20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0-22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和技术路线 | 第22-30页 |
·汉江上游区域慨况 | 第22-24页 |
·汉江流域的地理环境概况 | 第22-23页 |
·汉江流域气候水系特征 | 第23-24页 |
·黄河中游区域概况 | 第24-25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4页 |
·黄河中游水文特征 | 第24-25页 |
·主要气候特征 | 第25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5-30页 |
第3章 夏禹时代(4200~4000 a B.P.)的气候水文事件对比研究 | 第30-42页 |
·4200~4000 a B.P.气候变化背景研究 | 第30-32页 |
·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 | 第30页 |
·气候变化的自然证据 | 第30-32页 |
·4200~4000 a B.P.汉江上游、黄河中游沉积学研究成果 | 第32-36页 |
·4200~4000 a B.P.历史文献、考古资料以及传说故事的探讨 | 第36-40页 |
·历史文献记载 | 第36-38页 |
·考古资料记录 | 第38-39页 |
·传说故事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商—西周(3200~2800 a B.P.)的气候水文事件对比研究 | 第42-52页 |
·3200~2800 a B.P.气候变化背景 | 第42-45页 |
·殷墟暖期(3.3~3.1kaBP) | 第43-44页 |
·商末周初气候突变(3.1~3.0kaBP) | 第44页 |
·西周早期暖期(3.0~2.85kaBP) | 第44-45页 |
·西周中晚期冷期(2.85~2.7kaBP) | 第45页 |
·商—西周时期黄河中游、汉江上游沉积学研究进展 | 第45-47页 |
·历史记载的商—西周时期的气候水文事件 | 第47-50页 |
·历史文献记载的极端气候水文事件 | 第47-48页 |
·气候变化与社会动乱 | 第48-49页 |
·气候变化与文明演进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5章 东汉时期(1800~1700 a B.P.)的气候水文事件对比 | 第52-60页 |
·两汉时期的气候变化背景 | 第52-54页 |
·沉积学中关于东汉时期极端气候水文事件推断结果 | 第54-55页 |
·极端气候水文事件历史文献记载 | 第55-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6章 明清时期(1368~1911)的气候水文事件特征 | 第60-68页 |
·明清时期气候变化背景特征 | 第60-61页 |
·明清时期的极端气候水文事件历史记载 | 第61-63页 |
·明清时期的极端气候水文事件对社会的影响 | 第63-67页 |
·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 第64-65页 |
·对政治文化的影响 | 第65-66页 |
·对人口迁移与增减的影响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8-72页 |
·结论 | 第68-71页 |
·论文的不足与创新点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