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对象 | 第10-12页 |
·现代室内设计 | 第10-11页 |
·传统风水文化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风水学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现代室内设计现状 | 第14-15页 |
·关于本文的研究 | 第15-19页 |
·研究范围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生存风水学的寻根探源 | 第19-29页 |
·岩洞时期风水法则 | 第19-21页 |
·水源——依水而居 | 第20页 |
·食物——依森林而居 | 第20页 |
·防患北风——坐南朝北 | 第20-21页 |
·防患洪水——择高而居 | 第21页 |
·巢居时期风水法则 | 第21-22页 |
·风对食物链的影响 | 第21-22页 |
·风对人体的影响 | 第22页 |
·穴居时期风水法则 | 第22-23页 |
·篷居时期风水法则 | 第23-24页 |
·神农时期风水法则 | 第24页 |
·黄帝时期风水法则 | 第24-25页 |
·夏朝时期风水法则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9页 |
第三章 传统风水学与现代室内设计耦合关系解读 | 第29-45页 |
·传统风水学与现代室内设计的原则 | 第29-35页 |
·传统风水学的原则 | 第29-31页 |
·室内设计的原则 | 第31-34页 |
·传统风水学原则与室内设计原则的逻辑对应 | 第34-35页 |
·传统风水学与现代室内设计的美学原理 | 第35-45页 |
·传统风水学的美学观念 | 第35-38页 |
·室内设计的美学原理 | 第38-43页 |
·传统风水学与室内设计的美学观念碰撞 | 第43-45页 |
第四章 风水文化理念与风水设计语汇的转化 | 第45-53页 |
·“阴阳和谐论”和“五行”思想是风水的哲学基础 | 第46-48页 |
·阴阳 | 第46页 |
·五行 | 第46-48页 |
·阴阳与五行关系 | 第48页 |
·“生气论”是风水文化的核心思想 | 第48-50页 |
·“天人合一观”是风水文化的宗旨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风水设计语汇在现代室内视觉设计中的应用 | 第53-71页 |
·阴阳理念的运用 | 第53-59页 |
·阴阳理念在空间造型设计中的运用 | 第53-57页 |
·阴阳理念在室内照明设计中的运用 | 第57-59页 |
·五行理念的运用 | 第59-71页 |
·五行理念在界面装饰中的运用 | 第60-62页 |
·五行理念在空间色彩设计中的运用 | 第62-65页 |
·五行理念在空间材质选配中的运用 | 第65-69页 |
·五行理念在室内陈设布置中的运用 | 第69-71页 |
第六章 风水设计语汇在现代室内功能物理设计中的应用 | 第71-79页 |
·气论在通风设计中的运用 | 第71-74页 |
·玄关的设计 | 第73-74页 |
·阴阳和谐论在天然采光中的运用 | 第74-76页 |
·百叶窗的运用 | 第75-76页 |
·天人合一观在噪声控制中的运用 | 第76-79页 |
·噪声的控制 | 第77-79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附录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