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24页 |
| ·引言 | 第10页 |
| ·制药废水的产生、水质特征及预处理现状 | 第10-13页 |
| ·制药废水的产生 | 第10-11页 |
| ·制药废水水质特征 | 第11页 |
| ·制药废水预处理现状 | 第11-13页 |
| ·三维电解法(THREE DEMENSIONAL ELECTROLYSIS,TDE) | 第13-16页 |
| ·TDE的特点 | 第14页 |
| ·TDE的分类 | 第14页 |
| ·TDE基本原理 | 第14-15页 |
| ·TDE应用现状 | 第15-16页 |
| ·FENTON氧化法(FENTON-OXIDATION,FENTON) | 第16-17页 |
| ·传统Fenton氧化法的氧化机理及缺陷 | 第16-17页 |
| ·Fenton氧化法的改良 | 第17页 |
| ·Fenton氧化法的应用现状 | 第17页 |
| ·微电解法(MICRO-ELECTROLYSIS,ME) | 第17-20页 |
| ·传统ME的改进 | 第18-19页 |
| ·ME的氧化机理 | 第19页 |
| ·ME的应用现状 | 第19-20页 |
| ·微电解-FENTON氧化法(ME-FENTON氧化法) | 第20-21页 |
| ·三维电解-FENTON氧化法(TED-FENTON氧化法) | 第21-22页 |
| ·本论文研究目的、内容及路线 | 第22-24页 |
|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研究路线 | 第23-24页 |
| 2 试验材料、设备与方法 | 第24-31页 |
| ·试验试剂及试验仪器 | 第24页 |
| ·试验试剂 | 第24页 |
| ·试验仪器 | 第24页 |
| ·试验水质 | 第24-25页 |
| ·试验装置和试验步骤 | 第25-27页 |
| ·试验装置 | 第25-26页 |
| ·试验步骤 | 第26-27页 |
| ·主要指标测定方法 | 第27-29页 |
| ·CODcr的测定 | 第27-29页 |
| ·其他指标的测定 | 第29页 |
| ·pH的测定 | 第29页 |
| ·试验方法 | 第29-31页 |
| ·单因素法 | 第29页 |
| ·响应面法 | 第29页 |
| ·正交法 | 第29-31页 |
| 3 TDE-Fenton氧化法处理制药废水试验研究 | 第31-47页 |
| ·电极的选择 | 第31页 |
| ·单因素法对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31-36页 |
| ·改性炭基填料填充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1-32页 |
| ·紊流速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2-33页 |
| ·FeSO_4·7H_2O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3-34页 |
| ·电流强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4-35页 |
| ·电解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5-36页 |
| ·响应面法对工艺参数的优化 | 第36-43页 |
| ·试验设计及模型建立 | 第36-37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7-39页 |
| ·因子交互效应分析 | 第39-43页 |
| ·模型验证 | 第43页 |
| ·TDE-FENTON氧化法对制药废水处理的最佳效果 | 第43页 |
| ·TDE-FENTON氧化法处理制药废水反应机理 | 第43-45页 |
| ·直接氧化 | 第44-45页 |
| ·间接氧化 | 第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4 ME-Fenton氧化法处理制药废水试验研究 | 第47-58页 |
| ·ME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47-52页 |
| ·单因素法 | 第47-50页 |
| ·正交试验对ME处理工艺参数的优化 | 第50-51页 |
| ·反应机理 | 第51-52页 |
| ·FENTON氧化法影响因素 | 第52-57页 |
| ·单因素法 | 第52-54页 |
| ·正交试验对Fenton氧化法处理工艺参数的优化 | 第54-55页 |
| ·最佳反应条件的验证试验 | 第55-56页 |
| ·反应机理 | 第56-57页 |
| ·ME-FENTON氧化法对制药废水处理的最佳效果 | 第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5 TDE-Fenton和ME-Fenton处理制药废水对比试验 | 第58-63页 |
| ·污染因子去除效果对比 | 第58-61页 |
| ·CODcr | 第58页 |
| ·色度 | 第58-59页 |
| ·氨氮 | 第59-60页 |
| ·SS | 第60页 |
| ·含盐量 | 第60-61页 |
| ·可生化性 | 第61页 |
| ·优缺点对比 | 第61页 |
|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第61-63页 |
| ·经济效益对比 | 第61页 |
| ·社会效益对比 | 第61-63页 |
| 6 结论与建议 | 第63-65页 |
| ·结论 | 第63-64页 |
| ·建议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