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1页 |
| ·概况 | 第8-9页 |
| ·研究内容及认识 | 第9-11页 |
| 第2章 地层层序及发育特征 | 第11-17页 |
| ·层序级别及其单元划分 | 第11-14页 |
| ·层序地层格架 | 第14-15页 |
| ·地层层序发育特征 | 第15-17页 |
| 第3章 构造及成藏关系 | 第17-27页 |
| ·构造特征 | 第17-22页 |
| ·构造演化及其特点 | 第22-24页 |
| ·构造演化与成藏条件关系 | 第24-27页 |
| 第4章 油气源对比及油气资源评价 | 第27-36页 |
| ·油气源分析 | 第27-32页 |
| ·油气资源评价 | 第32-36页 |
| 第5章 沉积相及储层特征 | 第36-50页 |
| ·主要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 第36-41页 |
| ·勘探层系沉积相带展布 | 第41-45页 |
| ·储层综合评价 | 第45-47页 |
| ·主要储盖组合 | 第47-50页 |
| 第6章 油气成藏模式研究 | 第50-55页 |
| ·构造成藏模式 | 第50-51页 |
| ·岩性成藏模式 | 第51-52页 |
| ·复合成藏模式 | 第52-53页 |
| ·潜山及潜山内幕圈闭成藏模式 | 第53-55页 |
| 第7章 油气富集规律分析 | 第55-59页 |
| ·成熟生油层位控制油藏纵向上分布 | 第55-56页 |
| ·生油洼槽控制油藏的平面上分布 | 第56-57页 |
| ·成熟生油层内的不整合面上下油气富集 | 第57-58页 |
| ·有利构造岩相带控制油藏总体展布,砂体的储集性能是油气富集的关键 | 第58-59页 |
| 第8章 典型油藏分析 | 第59-61页 |
| ·阿尔3油藏 | 第59页 |
| ·罕乌拉油藏 | 第59-60页 |
| ·潜山油藏 | 第60-61页 |
| 第9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1-66页 |
| ·结论 | 第61-63页 |
| ·建议 | 第63-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个人简历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