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缩略语表 | 第12-14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4-28页 |
·哺乳动物胚胎形态发生的机制 | 第14-17页 |
·哺乳动物胚体的形成 | 第14-15页 |
·哺乳动物早期胚胎体内发育的基本过程 | 第15-17页 |
·小鼠早期胚胎的获取与体外培养 | 第17-21页 |
·小鼠受精的基本过程 | 第17页 |
·小鼠超数排卵的机理 | 第17-18页 |
·影响小鼠超数排卵的因素 | 第18页 |
·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条件及影响胚胎发育的若干因素 | 第18-20页 |
·小鼠早期胚胎的体外培养系统 | 第20-21页 |
·慢病毒载体法制备转基因动物 | 第21-26页 |
·常规转基因动物技术 | 第21-23页 |
·慢病毒载体系统的发展历史 | 第23-25页 |
·慢病毒介导法制备转基因动物的基本原理 | 第25-26页 |
·慢病毒介导法制备转基因动物的优势 | 第26页 |
·慢病毒与无透明带小鼠胚胎的体外共培养 | 第26-27页 |
·透明带对小鼠胚胎的作用 | 第26页 |
·慢病毒与小鼠胚胎共培养的实验依据 | 第26-27页 |
·小鼠胚胎移植技术 | 第27-28页 |
·胚胎移植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27-28页 |
·胚胎移植技术的发展历史及进展 | 第28页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8-29页 |
3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29-44页 |
·实验材料 | 第29-34页 |
·细胞、菌株及培养基 | 第29页 |
·实验试剂及配制 | 第29-30页 |
·实验相关质粒 | 第30-32页 |
·常用分子生物学试剂及配制 | 第32-33页 |
·实验相关试剂盒 | 第33页 |
·实验仪器与器皿 | 第33页 |
·试验动物及手术器械 | 第33-34页 |
·其他材料 | 第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44页 |
·293ft细胞的复苏与培养 | 第34-35页 |
·重组载体构建 | 第35-38页 |
·重组慢病毒的包装过程 | 第38-39页 |
·重组慢病毒的浓缩 | 第39页 |
·重组慢病毒滴度测定 | 第39-40页 |
·受供体母鼠及结扎公鼠的准备 | 第40页 |
·小鼠超数排卵 | 第40-41页 |
·小鼠各阶段胚胎的获取 | 第41页 |
·小鼠胚胎透明带的去除 | 第41-42页 |
·小鼠胚胎的体外培养方法及与慢病毒共感染 | 第42-43页 |
·小鼠胚胎的异体移植技术 | 第43页 |
·数据处理 | 第43-44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44-54页 |
·重组慢病毒的构建与鉴定 | 第44-46页 |
·pCABD2和pLenti-CABD2重组载体的酶切鉴定 | 第44页 |
·重组慢病毒的包装与滴度测定 | 第44-46页 |
·小鼠超排与胚胎的体外培养 | 第46-49页 |
·小鼠胚胎的超数排卵分析 | 第46-47页 |
·小鼠各阶段胚胎的体外培养条件及问题分析 | 第47-49页 |
·小鼠各阶段胚胎与慢病毒共感染 | 第49-53页 |
·胚胎体外培养方法比较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不同滴度慢病毒感染胚胎分析 | 第50-52页 |
·慢病毒感染各阶段胚胎情况 | 第52-53页 |
·慢病毒感染各阶段无透明带胚胎存活率分析 | 第53页 |
·小鼠无透明带胚胎的异体移植结果分析 | 第53-54页 |
5 讨论 | 第54-57页 |
·影响慢病毒滴度的因素分析 | 第54-55页 |
·小鼠超数排卵及胚胎体外培养影响因素分析 | 第55-56页 |
·感染胚胎的筛选与移植分析 | 第56-57页 |
6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