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2页 |
| ·国内外废旧橡胶的利用现状 | 第11-20页 |
| ·胶粉的分类 | 第15-16页 |
| ·胶粉的制备 | 第16-17页 |
| ·胶粉的基本性质 | 第17-18页 |
| ·胶粉的应用 | 第18-20页 |
| ·聚丙烯概况 | 第20-24页 |
| ·聚丙烯的改性方法 | 第20-24页 |
| ·增韧聚丙烯在汽车保险杠上的应用 | 第24-30页 |
| ·汽车保险杠的结构形式 | 第24页 |
| ·聚丙烯汽车保险杠的发展史 | 第24-25页 |
| ·国外汽车保险杠用 PP 改性料 | 第25-28页 |
| ·国内保险杠用 PP 改性料 | 第28-30页 |
| ·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30-32页 |
| ·本课题研究目的 | 第30页 |
| ·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30页 |
|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 第二章 增韧机理探究 | 第32-40页 |
| ·橡胶增韧机理 | 第32-37页 |
| ·微裂纹理论 | 第32页 |
| ·多重银纹理论 | 第32-33页 |
| ·剪切——屈服理论 | 第33页 |
| ·逾渗理论 | 第33-36页 |
| ·空洞化理论 | 第36页 |
| ·损伤竞争理论 | 第36-37页 |
| ·刚性粒子增韧机理 | 第37-38页 |
| ·橡胶/刚性粒子协同增韧机理研究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三章 实验 | 第40-48页 |
| ·实验目的 | 第40页 |
| ·实验原料 | 第40-42页 |
| ·树脂原材料 | 第40-41页 |
| ·胶粉原料 | 第41页 |
| ·填料、助剂原料 | 第41-42页 |
| ·实验设备 | 第42-43页 |
| ·实验工艺 | 第43-45页 |
| ·制备工艺 | 第43-44页 |
| ·不同的挤出工艺 | 第44页 |
| ·不同的注塑工艺 | 第44-45页 |
| ·性能测试 | 第45-48页 |
| ·力学性能测试 | 第45-46页 |
| ·熔融指数性能测试 | 第46-47页 |
| ·毛细血管流变性能测试 | 第47页 |
| ·热重分析(TG)表征 | 第47页 |
| ·红外光谱(FT-IR)表征 | 第47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表征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8-79页 |
| ·胶粉对复合材料的影响 | 第48-53页 |
| ·胶粉成分分析 | 第48-49页 |
| ·胶粉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影响 | 第49-52页 |
| ·胶粉粒径对复合材料的影响 | 第52-53页 |
| ·无机填料对复合材料的影响 | 第53-57页 |
| ·不同含量的碳酸钙和滑石粉对 PP/胶粉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3-55页 |
| ·不同粒径的碳酸钙对 PP/胶粉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55-57页 |
| ·偶联剂对复合材料性能影响 | 第57-60页 |
| ·不同偶联剂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7-59页 |
| ·红外光谱表征偶联剂处理无机填料 | 第59-60页 |
| ·辅助增韧剂对 PP/胶粉复合材料的影响 | 第60-64页 |
| ·不同辅助辅助增韧剂对复合 PP/胶粉复合材料的影响 | 第60-62页 |
| ·不同辅助辅助增韧剂协同使用对复合 PP/胶粉复合材料的影响 | 第62-64页 |
| ·界面相容剂剂对 PP/胶粉复合材料的影响 | 第64-69页 |
| ·界面相容剂对复合 PP/胶粉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5-67页 |
| ·界面相容剂对复合 PP/胶粉复合材料加工性能的影响 | 第67-68页 |
| ·界面相容剂对复合 PP/胶粉复合材料界面的影响 | 第68-69页 |
| ·加工工艺对复合材料影响的研究 | 第69-76页 |
| ·挤出工艺对复合材料的影响 | 第69-73页 |
| ·注塑工艺对 PP/胶粉复合材料的影响 | 第73-75页 |
| ·毛细管流变仪研究温度及口模直径对复合材料的影响 | 第75-76页 |
| ·实验总结 | 第76-77页 |
| ·本产品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技术指标的比较 | 第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 ·结论 | 第79-80页 |
| ·展望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86-87页 |
| 致谢 | 第87页 |